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微博
当前,AI与创新药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写医药行业规则,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失败风险。传统模式下,一款新药从实验室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时间,耗资常常超过20亿美元,成功率却不足10%。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困境正在被AI技术打破。AI不仅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和不确定性,更创造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在这场变革中,我国凭借技术、数据和政策的多重优势,展现出巨大潜力。
易方达基金旗下已有较为完善的医药产品线,既包含能够表征A股、港股、美股市场医药资产整体表现的指数产品,也包含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联接A/C:024328/024329)等聚焦细分赛道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和交易需求。
AI如何赋能创新药?
药物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临床试验等关键环节。AI技术正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靶点发现阶段,以往科学家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分析疾病机制,而AI算法可以在几小时内分析数百万篇科研论文和众多基因组数据,快速识别潜在药物靶点。例如,英国AI公司BenevolentAI通过分析2400万份医学文献,仅用6个月就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两个新靶点,而在传统方法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5年。
AI在化合物筛选环节的作用尤为显著。以往需要在实验室中耗费数月时间,逐个测试成千上万的化合物;现在,AI可以通过"虚拟筛选"预测哪些分子最有可能成为有效药物。在一些案例中,AI可以在48小时内筛选1亿个化合物,并成功找到可能具有治疗作用的分子。
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AI可以优化患者招募标准,预测试验结果,甚至模拟临床试验,这有助于大大降低失败风险。AI还可以通过分析海量临床数据,快速发现老药新用的机会。例如,AI仅用2天就筛选出巴瑞替尼可能对新冠肺炎有效,这一发现后来得到了临床验证。
这些突破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据全球知名投资机构ARK估算,AI可将新药研发成本降低85%,时间缩短40%,更多患者能更快获得急需的药物,同时药企业绩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海外AI巨头布局创新药
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AI+医药”这一蓝海市场,投入巨资推动技术落地。
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通过旗下DeepMind和Verily两大子公司深度布局,DeepMind的AlphaFold系统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界多年的蛋白质折叠难题,能准确预测蛋白质3D结构,这对药物设计至关重要;Verily则专注于将AI应用于疾病诊断和健康管理。
微软建立了专门的"医疗AI"团队,与诺华等药企合作开发AI药物发现平台,其Azure云平台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亚马逊也不甘落后,通过AWS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AI服务,并投资了多家AI制药初创企业;英伟达也将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作为重点投入方向。
此外,Recursion 利用AI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已与拜耳、罗氏等巨头达成数十亿美元合作;Exscientia开发的AI平台成功设计出多款进入临床的候选药物,创造了行业记录;Schrödinger的分子模拟软件被多家大型药企采用。当前,AI已经成为药物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AI+创新药”背后的中国优势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我国凭借独特的优势,有望在“AI+创新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AI技术储备,AI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例超过40%,国产大模型在多项评分中处于第一梯队。相较海外,我国的大模型厂商更加重视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型路线,有望成为“AI+医药”的发展基座。
数据优势则是我国的另一大竞争力。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医疗数据资源,且数据采集的数字化程度高、成本低。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这些数据可以训练出更精准的AI模型。
这些优势正在转化为实际成果,我国多家创新药企已成功利用AI加速研发进展。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行业生态不断完善,我国有望在AI驱动的新一轮医药创Hehson潮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中国智造"的创新药物。
如何把握医药行业投资机遇?
医药板块具备相对较高的研究壁垒,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单个“爆款”,不妨考虑用ETF编织一张覆盖产业龙头的投资网络。
当前,易方达基金旗下已具备完善的医药产品矩阵,既包含能够表征A股、港股、美股市场医药资产整体表现的指数产品,也包含聚焦创新药、生物科技、医疗等核心细分赛道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和交易需求。
易方达基金医药产品线布局
例如,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联接A/C:024328/024329)是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可助力投资者便捷布局港股前沿创新药企。该指数日前宣布修订编制方案,明确剔除医药外包企业,更纯粹地聚焦创新药核心公司,有效表征本轮创新药产业发展趋势。修订规则生效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将成为ETF跟踪的指数中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在A股市场上,还有创新药ETF易方达(516080,联接基金A/C:019666/019667)等产品,覆盖创新药全产业链,汇聚了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A股创新药主力军。
此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医药ETF(512010,联接基金A/C:001344/007883)等产品布局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一键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未来健康产业细分环节,目前产品规模超200亿元;或通过港股通医药ETF(513200,联接基金A/C:018557/018558)等产品布局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关键领域,该产品最新规模超20亿元、在同标的ETF中居首。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篇:中联重科严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