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赏荷花、品龙虾、看球赛,这趟金湖之旅太值了!” 上海游客刘先生的赞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真切感受。
仲夏的金湖,万亩荷塘绿浪翻滚,夜市广场烟火气升腾。在消费市场复苏的关键期,这座水韵湖城以荷为媒,靠创新破局,在消费市场中闯出一片新天地:龙虾宴单日消耗超5000斤,单场活动消费达200万元,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拉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超6亿元。金湖以“荷花经济”为核心,联动 “美食 + 赛事 + 文旅”,让县域经济焕发盛夏活力。
美食引流,夜市烟火暖消费
“今天小龙虾销量是平时的三倍!” 龙虾摊主李大姐喜上眉梢,摊位前收款提示音不断,“好多客人边看球边下单,手机支付就没停过。”
这热闹场景正是金湖“龙虾 + 观赛”模式的真实写照。金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北广场成了“巨型观赛厅”:二十多口锅中忙着烹制蒜泥、干煸等十余种口味的龙虾,香气扑鼻;高清大屏直播 “苏超”赛事,近千名观众围坐,剥虾声、碰杯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政府精准投放的 50 余万元消费券更是添了一把火,活动单夜消费额突破200万元,创下夜市消费新纪录。
政策的精准扶持,让金湖7月夜市消费环比大增,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小龙虾从湖里的美味,变成了撬动“夜经济” 的有力抓手。
赛事聚流,绿茵激情促消费
“现场太热闹了,真让人热血沸腾!” 山东游客李先生一边剥虾,一边为淮安队加油。他专为“苏超”而来,却意外迷上了金湖的“第二现场”。
金湖深知流量的重要性,以足球为纽带构建消费网络:荷花荡景区即6月4日起到8月31日,对“苏超”运动员、教练员免门票;7月5日500 多名常州、苏州、镇江等地的球迷体验“日赏荷、夜观赛”,带动周边民宿周末入住率达95%。县里还借机打造“荷文化”符号,七位“荷花仙子”持荷扇走进赛场,把“荷韵”与 “汉风”融入赛事,让“杉青水秀・为荷而来”的城市 IP 深入人心,让更多人认识、爱上金湖。
一场赛事,让游客从“过客”变“常客”,体育激情转化成持续的消费动力。
文旅续流,荷香雅韵育生态
“这瓶荷花精油,原料来自金湖,配方卖到了三个国家。” 塔集镇“荷你一起全球购” 基地负责人王振国介绍着身后的 600 多种荷花产品。从荷叶茶、莲心丸到荷花面膜,一朵荷被 “吃干榨净”,价值尽显。
金湖的 “荷经济” 不止于舌尖。县城老渡口“荷花市集”上,煤灯透着怀旧感,“十元四枝” 的鲜荷成了市民追捧的 “夏日浪漫”;三河湾水利风景区“金”晚八点半活动,实景演艺《圣德之源》展现水韵风情,湖畔市集与荷仙巡游勾勒出烟火画卷;第39届荷花展汇聚千种荷花(睡莲),缸荷艺术与非遗展演相互映衬…… 荷香从景区延伸到生产线,融入文化中,形成了年产值超35亿元的全产业链。
这条“接二连三”的产业链,让消费热潮从夏夜的短暂热闹,变成了四季持续的经济生态。
金湖的消费突围,就像荷塘里的莲,其蓬勃生命力源于扎根经济土壤的创新。从发消费券“输血”到文旅创新“造血”,从节庆活动的短期热度到产业联动的长久发展,金湖为县域促消费提供了有益借鉴:以本土资源为基,靠跨界融合发力,让特色资源真正成为拉动经济的动力。
通讯员 李广忠 邹明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