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要:证券之星
尽管上半年销量翻倍,北汽蓝谷(600733.SH)仍难掩盈利端的持续承压。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北汽蓝谷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4.5亿元到-22亿元;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24.8亿元到-22.3亿元。这意味着,2020年至今,北汽蓝谷连续5年半“失血”超300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除研发以及渠道扩张的巨额投入侵蚀利润外,尚未释放的规模效应也暴露出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汽车激战中的深层挑战。如今,公司正深陷“销量狂飙与亏损不止并行”的矛盾漩涡。北汽蓝谷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增139.73%,但规模效应的红利迟迟未能释放,利润改善的步伐明显滞后。尽管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逐步放量,公司也寄望于享界等高端车型拉动利润,但高端车型的盈利贡献仍需时日。
01. 研发与渠道投入拖累业绩
今年Q1,北汽蓝谷实现营收37.73亿元,同比大增150.75%;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9.53亿元,同比增长6.15%;扣非后净利润亏损9.61亿元,同比增长6.87%。由此估算,公司Q2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在12.47亿元至14.9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在12.69亿元至15.19亿元。Q2亏损规模较Q1明显增加,盈利压力持续凸显。
北汽蓝谷表示,为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公司持续强化产品布局,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快速扩张销售渠道,影响公司短期业绩。
证券之星注意到,北汽蓝谷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正不断“吞噬”公司利润。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为9.73亿元,2024年攀升至17.6亿元,较2023年的11.86亿元增长了48.5%。今年Q1,北汽蓝谷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3.06%至4.83亿元。
这些倾注在技术攻坚、产品迭代上的巨额资金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盈利支撑,却在不断消耗着企业的现金流,导致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资料显示,北汽蓝谷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控股,旗下主要有极狐、享界和BEIJING等品牌。目前,北汽蓝谷明确了“双品牌(享界+极狐)、双模式(HI+智选)”战略,构建覆盖高端市场的服务体系。
2024年,极狐品牌累计运营门店数量达320家,同时已累计建设并运营138座极狐充电站。根据规划,北汽蓝谷在2025年将快速推进渠道建设及能力提升,2025年净增80家以上门店,总门店超过400家。享界方面,至2024年末品牌的门店总数已增至567家。
谈及降本,北汽蓝谷总经理刘观桥在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降本是多维度的,包括材料方面、管理和营销费用等。同时公司在保障研发总体投入基础上要提高研发效率,公司还将提升一部分零部件的自制比例。
事实上,自2013年起,北汽蓝谷曾连续七年稳坐国内纯电动车产销冠军。2020年后,北汽蓝谷产销量急转直下,也是在同年,公司一头扎进亏损泥潭。2020年至今,北汽蓝谷连续5年半处在“失血”状态,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超300亿元。
持续“失血”导致北汽蓝谷现金流紧绷,公司今年Q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37亿元。为缓解资金压力,北汽集团又一次选择为北汽蓝谷“输血”。公司于4月启动60亿元定增,北汽集团及其控制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诺认购不超过30亿元,募集资金将分别投向新能源车型开发项目、AI智能化平台及智驾电动化系统开发项目。目前,该定增已获上交所受理。
02. 销量狂飙难破亏损困局
针对业绩亏损,北汽蓝谷在业绩预告中提及,公司销量迅速增长,产品盈利能力持续优化,但规模经济尚未充分体现,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
在新车型陆续发布和双品牌运营带动下,北汽蓝谷快速放量。6月产销快报显示,北汽蓝谷上半年累计销量67152辆,同比增长139.73%;6月单月销量11991辆,同比增长25.25%。其中,主力品牌极狐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5503辆,同比增长211.06%。
去年8月,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首款车型享界S9上市,进一步拓展了4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但该车型销量不温不火,上市后多个月份的销量始终未突破1500辆大关。
为拯救享界S9销量,品牌推出享界S9增程版且较纯电版降价超8万元。随着享界S9增程版于今年5月大规模交付,享界的销量首次跨过2000辆大关。6月交付4154辆,环比提升94.7%,整体销量中增程版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北汽蓝谷在近期的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华为合作,年内推出多款享界新车型,以规模化产品矩阵驱动销量增长。7月14日,鸿蒙智行推出首款旅行车享界S9T,计划于今年秋季正式投入市场,上市后将会与腾势Z9GT、蔚来ET5E等车型展开竞争。
刘观桥此前表示,2024年,享界和极狐的销量占比为1:10,今年的目标是1:3。此外,要提升海外的销售占比,因为海外销售毛利率大幅高于国内。对于目前深亏的北汽蓝谷而言,能够带来高毛利的享界不仅肩负着助力销量增长的重任,同时还要带动其整体利润的回升。不过目前看来,享界尚未带动北汽蓝谷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证券之星注意到,一组数据对比暴露出了规模经济尚未体现的现实,北汽蓝谷去年上半年销量28011辆,亏损额为25.71亿元,而今年上半年销量翻倍后亏损仍至少有22亿元。
这种销量暴增与亏损并行的现象,是新能源车企在实现规模化之前的困境写照。上游原材料成本难以有效降低,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又不断挤压着单车利润空间。双重压力下,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摊薄远远赶不上企业投入的速度。
北汽蓝谷在业绩预告中提及,基于新产品陆续投放带动的销量增长以及降本增效成果的显现,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