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洲并购与投资)
莱茵金属出售汽车业务,正在与多家投资者进行洽谈
图片来源:Oliver Berg/dpa莱茵金属正计划推进新一轮战略转型,计划剥离出售旗下陷入困境的汽车业务——“Power Systems动力系统”部门,将业务重心全面转向当前快速增长的国防军工领域。据多家金融及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已与财务投资者One Equity Partners(以下简称 OEP)就潜在出售事宜展开初步谈判,但目前交易尚处于早期阶段,最终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该集团拒绝就OEP发表评论,但表示:“莱茵金属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收到潜在买家的收购咨询,并一直在通过竞争性流程与多家竞标者进行洽谈。”莱茵金属正在“努力将民用部门(包括所有相关业务)交到可靠的买家手中,因此正在仔细研究所有选项。” 记者未能联系到OEP置评。
动力系统部门为民用车和商用车生产汽油和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几十年来,该部门为集团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防业务蓬勃发展。此后,莱茵金属股价飙升2000%,并被纳入德国DAX指数。德国和北约国家的重整军备计划预示着未来许多年国防业务将迎来丰厚的利润。
另一方面,动力系统部门正遭受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面临的危机,长期以来在增长和盈利能力方面一直无法跟上蓬勃发展的国防业务的步伐。尽管该部门仍占集团销售额的五分之一,达到20亿欧元,但与国防业务不同,其业务发展停滞不前。汽车零部件供应业务的利润率为4.2%,也远低于国防业务的1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莱茵金属的国防业务持续扩张,防务电子、装甲车辆和弹药业务分别增长30%、45% 和60%。目前,集团几乎所有的营业利润都来自国防板块。莱茵金属计划到2030年,将弹药和装甲车辆业务的年收入均提升至100亿欧元,军用电子设备业务达到60亿欧元,转型方向十分明确。
面对汽车业务增长乏力、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莱茵金属明确表示,汽车零部件板块已不再是公司的战略核心。尤其是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传统内燃机相关零部件的市场空间正不断萎缩。
尽管如此,工会组织IG Metall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仍希望保留汽车业务,并推动部分工厂向军工用途转型。目前,位于柏林和诺伊斯的两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已启动改建工作,准备转型为军工生产线,但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全面转型并不现实。因此,过去两年间,莱茵金属已陆续出售了部分零部件业务,包括2022年出售的大口径活塞业务,以及2024年出售给Comitans Capital的小口径活塞业务。
若此次潜在的剥离交易能够达成,将进一步强化莱茵金属“专注防务”的市场形象,助力其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军工市场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目前,公司已与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展开合作,希望借此拿下美国陆军的装甲车辆大额订单。德国国内军费也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29年,国防支出将达到1600亿欧元,是当前的三倍。
为满足新增的军事需求,德国联邦国防军预计将采购多达1000辆主战坦克和2500辆步兵战车,数量是现有库存的三倍,此外还有来自意大利和乌克兰的订单。这些订单为包括莱茵金属在内的军工企业带来了持续扩张的动力,也让它们有了更充分的理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不止莱茵金属在进行业务调整,其他军工企业如Renk也在考虑剥离民用业务,例如计划将用于涡轮机、电动马达和船舶推进系统的滑轨组件业务独立出来。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在放弃多元业务结构。例如,以防空系统 IRIS-T闻名的家族企业迪尔Diehl,同时还在生产水表、飞机厕所和洗衣机控制系统;空客和MTU等企业则依然以民用业务为主。相比之下,莱茵金属若能成功剥离汽车业务,有望在财务层面进一步提升,超越目前15%的集团利润率。
然而,金融界人士表示,Papperger并未面临出售的压力。莱茵金属集团目前的估值高达850亿欧元,只有高昂的收购价才能说服这位首席执行官出售汽车业务。
此前,莱茵金属与私募股权公司Mutares就出售汽车业务进行过非正式谈判。两位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据消息人士透露,谈判目前尚未继续。不过,Mutares似乎仍然对汽车业务感兴趣。例如,这家财务投资者于2022年以1欧元收购奥地利柴油发动机制造商Steyr Motors后将其重组,并于去年帮助其成功上市。
从当前形势来看,全球军工行业正迎来新一轮 “超级周期”,而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则面临萎缩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莱茵金属加快聚焦防务领域的战略方向变得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