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科技日报
准备搭乘高铁的旅客进站乘车。 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通讯员 孙任驰 本报记者 韩 荣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东站因遇暴雨登上热搜榜。旅客回忆,当天在成都东站,车站工作人员反复提醒,在站台候车乘客不要打伞。有网友猜测,不让打伞是因为怕乘客触电。
那么,雨天在高铁站台打伞真会触电吗?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让打伞?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专业人士。
高铁的运行,离不开铁路线上方的接触网供电。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特殊输电线路,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等组成。
接触网的供电原理并不复杂。高铁车顶装有受电弓,受电弓的滑板与接触网的接触线保持紧密接触,通过摩擦滑动将接触网上的高压电能引入列车内部,经过变压、整流等处理后,驱动电机运转,从而带动列车前进。
数据显示,铁路接触网的电压最高可达27.5千伏,是日常居民用电电压(220伏)的125倍。
接触网属于高压带电体,周围存在强电场。一旦人体或导电物体过于接近它,就可能引发触电危险。那么,雨天乘客在高铁站台打伞时,会不会因雨伞接触或靠近接触网而触电?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安全距离的规范。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供电段高铁科科长曹俊杰介绍,根据《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规定,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需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只要伞尖与铁路供电接触网设备的间距不小于2米,就不会有危险。
那么,普通乘客在站台打伞时,与接触网线的实际距离是否满足这一安全标准?记者查阅《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发现,其中明确规定: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小于5.7米(旧线改造不小于5.33米);同时,站台安全标线与站台边缘距离在1米以上,线路中心线距离站台边缘的距离为1.7米以上。
曹俊杰结合实际场景进一步解释:以接触网距离钢轨轨面最小的5.33米、站台高度1.25米、一名身高1.8米的旅客连同雨伞总高2.3米计算,伞尖距离接触网的纵向垂直距离为1.78米,横向垂直距离为2.7米,利用勾股定理可以算出伞尖与接触网的直线距离为3.23米。“所以,人们只要站在安全线外,打伞时与接触网的距离就能保证在2米以上。”曹俊杰说。
虽然在高铁站台打伞,一般情况下没有触电危险,但铁路部门并不提倡。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站客运科科长赵志军介绍,从安全角度出发,铁路部门不建议在高铁站台打伞。特别是在春运、暑运等客流高峰期,站台上人群密集,打伞可能遮挡视线,妨碍其他旅客通行,增加碰撞、刮擦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除此之外,在高铁站台打伞还有其他安全隐患。当列车进出站时,旅客与列车间的空气流速快,形成的气压低于周围环境,会产生朝列车方向的推力。这股力量可能将雨伞乃至旅客拉向列车,造成危险。
同时,如遇大风等恶劣天气,旅客手中的雨伞若被吹落,就可能被吹到接触网上,导致接触网跳闸断电,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赵志军提示,如遇特殊天气,旅客在站台上应尽量穿雨衣、避免打伞,最大程度保证自身和高铁供电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