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汇利六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7月17日发布2025年第2季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二季度的运作中,多项关键指标出现显著变化,值得投资者关注。
主要财务指标:本期利润近亿元
本期已实现收益与利润情况
本季度,永赢汇利六个月定开债基金本期已实现收益为113,173,380.04元,本期利润为98,060,779.82元。这表明基金在该季度的投资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成果。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0107元,反映出每份基金在本季度所获得的盈利水平。
主要财务指标 | 金额(元) |
---|---|
本期已实现收益 | 113,173,380.04 |
本期利润 | 98,060,779.82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 0.0107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 | 5,555,871,134.48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 | 1.0673 |
期末资产净值与份额净值
截至报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5,555,871,134.48元,基金份额净值为1.0673元。资产净值体现了基金资产的总体价值,而份额净值则是投资者衡量基金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本季度的份额净值表明基金资产在该阶段的价值增长情况。
基金净值表现:小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各阶段净值增长率与基准对比
从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来看,过去三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9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84%,基金跑赢基准0.13个百分点;过去六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01%,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 0.65%,跑赢基准0.66个百分点;过去一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4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45%,跑赢基准0.04个百分点;过去三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8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00%,跑赢基准0.88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3.7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04%,跑赢基准5.72个百分点;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7.3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9.85%,跑赢基准7.54个百分点。
阶段 | 净值增长率①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① - ③ |
---|---|---|---|
过去三个月 | 0.97% | 0.84% | 0.13% |
过去六个月 | 0.01% | -0.65% | 0.66% |
过去一年 | 2.49% | 2.45% | 0.04% |
过去三年 | 7.88% | 7.00% | 0.88% |
过去五年 | 13.76% | 8.04% | 5.72%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 17.39% | 9.85% | 7.54% |
标准差对比
在净值增长率标准差方面,过去三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1%,差值为 - 0.03%;过去六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3%,差值为 - 0.04%;过去一年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3%,差值为 - 0.04%;过去三年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0%,差值为 - 0.03%;过去五年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0%,差值为 - 0.03%;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为0.10%,差值为 - 0.03%。这表明基金净值波动相对业绩比较基准较小。
投资策略与运作:顺应市场调整组合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分析
二季度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工业生产具韧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抢出口对外需板块构成支撑,但地产销售热度降温,经济供需矛盾依旧存在,物价延续低迷。政治局会议后,央行降准降息,资金价格中枢回落。二季度债市收益率整体下行,中美关税博弈以及货币政策对市场节奏形成主要扰动。4月初对等关税落地,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5月初央行降准降息落地,短端表现偏强但未带动曲线显著突破;日内瓦会议后中美关税税率大幅调降,叠加同业存单即将大量到期,市场对资金面担忧推升利率小幅上行;6月国债买卖重启预期发酵,央行呵护跨季流动性,利率小幅回落,整体延续窄幅震荡走势。
基金投资策略与操作
报告期内,产品结合市场利率变化及曲线形态进行组合调整,维持久期中枢稳定,调整组合结构并提升组合流动性,整体取得了稳健收益。
基金业绩表现:小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截至报告期末,永赢汇利六个月定开债基金份额净值为1.0673元,本报告期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9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84%,基金实现了小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目标,表明基金在该季度的投资运作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金资产组合:固定收益投资占比超九成
各类资产投资情况
报告期末,基金总资产中,权益投资为0,基金投资为0,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为6,206,701,770.24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高达97.77%,其中债券投资金额与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一致,为6,206,701,770.24元,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为0;贵金属投资为0,金融衍生品投资为0;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00,011,506.85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1.58%;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为41,585,722.79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0.66%;其他资产为0。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权益投资 | - | - |
基金投资 | - | - |
固定收益投资 | 6,206,701,770.24 | 97.77 |
贵金属投资 | - | - |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 -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100,011,506.85 | 1.58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41,585,722.79 | 0.66 |
其他资产 | - | - |
固定收益投资主导
可以看出,该基金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这与债券型基金的定位相符,旨在通过债券投资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同时搭配少量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及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以维持一定的流动性。
股票投资组合:本季度未持有股票
境内与港股通股票投资情况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以及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均显示,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股票。这表明基金在该季度的投资策略中,未涉及股票市场的投资,专注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以降低风险,追求资产的稳健增值。
债券投资组合:金融债券占比超九成
债券品种投资分布
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显示,国家债券公允价值为1,100,993,290.75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9.82%;央行票据投资为0;金融债券公允价值为5,105,708,479.49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1.90%,且全部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可交换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债券投资均为0。债券投资合计公允价值为6,206,701,770.24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11.71%。
债券品种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国家债券 | 1,100,993,290.75 | 19.82 |
央行票据 | - | - |
金融债券 | 5,105,708,479.49 | 91.90 |
企业债券 | - | - |
企业短期融资券 | - | - |
中期票据 | - | - |
可转债(可交换债) | - | - |
同业存单 | - | - |
其他 | - | - |
合计 | 6,206,701,770.24 | 111.71 |
金融债券主导投资
可以看出,基金债券投资集中于金融债券,尤其是政策性金融债,占比极高,反映出基金对债券投资的风险偏好,倾向于信用风险相对较低的政策性金融债,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份额总额下降超五成
份额变动具体数据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为10,667,975,391.72份,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为469,087,156.39份,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为5,931,353,627.30份,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5,205,708,920.81份。通过计算可得,份额总额减少了5,462,266,470.91份,降幅达到51.2%。
项目 | 份额(份)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 | 10,667,975,391.72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 | 469,087,156.39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 | 5,931,353,627.30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 5,205,708,920.81 |
份额下降原因分析
如此大幅度的份额下降,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如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改变、自身资金安排的调整等。份额的大幅变动可能会对基金的后续运作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需持续关注。
单一投资者情况:曾存高比例持有情况
单一投资者份额变化
报告期内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基金总份额20%的情况,在2025年4月1日 - 2025年6月16日期间,该机构投资者期初份额为2,922,651,399.33份,申购份额为0,赎回份额为2,922,651,399.33份,期末持有份额为0,期末份额占比为0.00%。
特有风险提示
这种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集中的情况,可能导致产品面临流动性风险、巨额赎回风险、净值波动风险,以及因巨额赎回造成基金规模持续低于正常水平而面临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终止基金合同等特有风险,投资者需警惕这些潜在风险对自身投资收益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