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宜宾市举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宣讲会。|宜宾市举办食品安全总监“说食品安全”擂台赛。
“四个最严”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法律规定滞后、制度体系不健全、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实困难和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管局以守住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为底线,着力系统构建食品安全治理新机制、新策略,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压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上创新突破
推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系列政策“套餐”。该局陆续印发《宜宾市筑牢农村坝坝宴食品安全防线十一条措施》《宜宾市农村集体聚餐误饮误食事件责任追究机制》《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全方位压紧压实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构建县(区)党委政府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负总责的新格局。针对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难点堵点,印发《宜宾市强化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六条措施》,明确县(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和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改善条件,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推出“三小”食品安全防线十条措施。印发《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食品安全防线十条措施》,要求县(区)政府切实担负起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食品“三小”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责,制定政策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食品“三小”行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县级领导认领制度。印发《宜宾市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县级领导认领工作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县级领导认领工作制度,打通市县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联通“中间级”。
建立食安委成员单位联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印发《关于建立成员单位联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的通知》,以基层市场监管所辖片为单位,由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分别联系1个片区,网格化督促、指导和帮助基层高质量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压实包保干部责任。组织大学、白酒企业和茶叶企业,参与编印《宜宾市食品安全“四层”包保干部培训指南》,以此为依据逐层逐级培训包保干部,相关做法被省食安办在全省推广。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包保干部管理的通知》,从制度上对包保干部培训、履职、考评和工作纪律进行规范。统一为包保干部制作《宜宾市包保干部督导员证》,便于包保干部开展督导工作。建立监管包户制度,对市级领导包保的A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一个科室对应一位市领导”原则进行包户监管,确保让监管走在风险前面。
在推动食品安全关键领域和空白点方面创新突破
出台全国首个禁止畸形吃播管理办法。以“大胃王”吃播乱象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制定首个吃播类规范性文件——《宜宾市禁止畸形吃播反对食品浪费管理办法》,亮剑“大胃王”吃播乱象,相关经验做法被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
实施“三小”治理示范工程。由各县(区)以示范街区为单位,打造2000家“三小”示范店,对验收合格的,按每个示范店8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强化示范引领。
构建农村集体聚餐智慧监管机制。开发农村集体聚餐报备监管系统,事主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基本信息进行申报;承办者上传采购、办宴资料,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系统自动向属地乡镇食安办推送备案审核通知,乡镇食安办审核指派协管员现场指导并上传照片、视频等,办宴完成后举办方对承办方办宴情况进行评价。监管部门和乡镇食安办可通过平台和视频进行全流程监控,对办宴食材采购、办宴环境、加工操作过程等进行实时监管。
创新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与信用监管相结合模式。构建食品安全穿透式信用监管机制,将信用监管工作与食品安全治理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加快建设以信用监管和责任落实为根基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创新食品标签标识监管。对全市631家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每家企业平均2个产品的指标,开展产品标签标识检验,助力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切实保护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军地共建保障食品安全协作机制。印发《宜宾市军地共建保障食品安全协作机制》,建立军地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畅通军地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
在精准管控风险和推动社会共治上创新突破
建立畅通的食品安全风险会商、研判、联动机制。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和农业农村等部门横向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共享,纵向强化对下级部门的风险信息传递和工作督促。2024年,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10余次,根据共享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监督抽检计划,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精准界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范围。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范围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精准界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范围,准确把握职责边界,切实加强部门联动,高效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科学定性事故性质。
组建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成立宜宾市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宜宾市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行动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示范创建、科普宣传,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选任外卖配送行业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将在职在岗素质高、责任感强的外卖骑手纳入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发挥骑手贴近餐饮外卖行业的优势,延伸监管部门对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市级层面聘任外卖骑手担任的外卖配送行业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36名,县级层面聘任298名。
全力引领制止餐饮浪费新风尚。集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万人承诺活动,共有2万余人参与,兴起制止餐饮浪费热潮。在全市各县区乡镇的餐饮门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全面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百镇万店”在行动活动,全面落实“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等要求。开展“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从脚下开始”体验活动,组织年轻干部职工或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干部职工参与农作物栽种、收割、晾晒等劳动,引导干部职工真正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科学应对和处置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印发《宜宾市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强化正面宣传,联动处置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全面提升舆论引导效果。依托全省设施设备最为齐全的宜宾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基地平台和川南渝西食品安全共同体,组织川渝11个市区开展首次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实操演练,全面提高舆情应对“实战”能力。
在凝聚合力和调动各方积极性上创新突破
建立食品安全创新工作表扬到科、激励到人机制,调度部门积极性。从2022年开始,宜宾市对争取到省上加分项目的牵头部门的科室、人员在全市范围通报,并将通报情况抄告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各单位在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有效建立食品安全创新工作表扬到科、激励到人机制。
讲好落实主体责任“好故事”,调动食品安全总监积极性。以举办“五粮液”杯食品安全总监“说食品安全”擂台赛为牵引,讲好落实主体责任好故事,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总监履职能力。2024年,擂台赛覆盖校园、肉制品、白酒、大型商超、茶、竹笋等食品行业和场所,60余名食品安全总监参加,实现支柱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全覆盖。据统计,参加与观摩比赛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超5000余人次。
推进专职食品安全职业检查员队伍建设,调动基层积极性。指导相关县(区)采取调剂一批、招录一批等方式推进食品安全职业检查员队伍建设,根据监管事权、食品产业规模及检查任务等,将检查员安排至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原则上每个市场监管所不少于2名,切实加强组织保障,落实食品安全职业检查员配置要求,严格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检查员能力素质,建立相应激励约束机制。
自2022年以来,宜宾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值从2019年的73.9分提高到2024年81.65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
□邱 柏 向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