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字最早怎么写?“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告诉你
创始人
2025-07-17 08:32:28
0

(来源:上观新闻)

昨天下午,冒着37摄氏度的高温,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陆续来到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人民城市展示实践馆,聆听由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带来的“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第三课。当葛剑雄以一张青铜器铭文图片开始授课,告诉大家“这就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听众们都觉得这次“来得值了”,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中国”二字的形态和这两个字的演变历程。“葛教授大名鼎鼎,报名来听讲座的人估计都听过他的名字,但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没当面听过他的讲座,杨浦的这场‘大师课’含金量十足,圆了我的‘追星梦’。”讲座结束后,一位在文化行业工作的女听众告诉记者,昨天的这场讲座大有收获,下次再有大师课一定还要“抢名额”。

“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由杨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昨天的第三场讲座以“何以中国:中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为题,葛剑雄以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二字为切入点,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出发,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系统梳理了“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他指出,“中国”这一共同概念和名称的延续,不仅折射出中华文明在文化认同上的持续演进,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纽带。

“中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青铜器铭文中。孙云摄

葛剑雄的介绍既有人们感觉耳熟能详的内容,令人容易接近,比如“华夏”一词,就连在场的小朋友们也都知道,但同时,更有耳目一新的解释,比如,绝大多数听众都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里的“华”就像“美丽中国”一词中的“美丽”,是一个形容词,取自“章服之美”,在这里是用来修饰“夏”这一源于早期夏族族群的称谓,二者融合,形成“华夏”概念。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葛教授就“中华”一词的演变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整场讲座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人文温度,让听众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一步,“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还将跨领域整合育人“大师资”,系统化设计、基地化运作课程,精心打造集形势与政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创新发展研究于一体的讲座平台,深化区校联动机制,打造人民城市理念实践育人的示范高地。

原标题:《“中国”二字最早怎么写?“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告诉你》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Lin希望和李佳薇都留在舞台... (来源:河北新闻网)转自:河北新闻网 #ALin最期待和...
A股公告精选 | 7连板上纬新... 今日聚焦1、海伦钢琴:实际控制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停牌海伦钢琴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海伦、金...
航天发展独立董事邹志文辞职 北京商报讯(记者马换换王蔓蕾)7月17日晚间,航天发展(000547)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1...
爱康国宾回应“女子体检10年未... 7月17日晚,针对日前一些媒体刊载一篇题为《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
中国电力收购托里发电31%股权... 中国电力(02380)发布公告,2025年7月17日,公司与中电国际、平煤神马新疆、新疆能源及托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