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山财经
泰山财经记者 林俊洁
近日,不少用户向泰山财经记者反映,其微信朋友圈收到了微众银行企业金融的广告,该广告显示,微众银行企业贷新客必享3.6%年化利率,与此同时,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在广告下方评论,截至2024年末,微业贷累计授信金额超1.7万亿元。
微众银行官网也显示,自2017年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银行”或“该行”)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后,2024年底,该产品累计授信金额1.7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微众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出现下滑,而同期,该行企业信贷首次超越了个人消费贷余额。
据悉,截至2024年12月末,微业贷已辐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超580万企业客户申请,累计授信客户超160万户,其中累计授信个体工商户超22万。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在获得微业贷授信的小微企业中,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占客户总数超70%,超50%的客户系企业征信白户,累计有37万企业在微众银行获得第一笔企业贷款。
微众银行官网显示,微业贷最高可借1000万,有机会享年化利率低至2.88%(单利),其具体特色主要涵盖无需抵质押、无须线下开户、无须提供纸质资料、全天候、全线上、全自动审批、快至1分钟放款等方面。
实际上,过去的十年里,微众银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个人信用贷产品“微粒贷”,依托大股东腾讯生态的流量红利与联合贷款模式,微粒贷迅速成长为微众银行的核心业务引擎。据悉,十年间,其累计放贷规模达到了数万亿,用户覆盖超7000万。
为拓展资金来源,2016年前后,微众银行开始引入合作银行,启动“联合贷款”模式,即由微众提供技术支持和风控模型,合作银行提供资金,双方按比例分担风险和收益。
据微众银行原副行长黄黎明介绍,2016年微粒贷每天发放的贷款中,微众银行的资金占比仅为20%,合作银行占比高达80%。
依托腾讯庞大的客户流量和充足的合作资金,微粒贷的放款总量几乎呈指数级增长。2015年底,微粒贷授信客户352万人,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截至2019年底,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已达到3.7万亿元,成为腾讯金融科技板块中最核心的C端信贷产品之一。
2020年、2021年,监管部门就联合贷款模式中商业银行承担过多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将风控外包等问题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对联合贷款加强了限额和集中度管理,对联合贷款比例、跨区域经营、征信接入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受此影响,微众银行联合贷规模下降。有媒体测算,2023年微众银行实际联合贷款规模约为5365亿元,较2022年缩减100多亿。
与此同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近两年来纷纷加大在消费贷市场的布局。此外,政策端也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下,截至2024年底,微众银行个人贷款总额同比下降4.76%,经营贷款增长8.06%,个人贷款中占比90%的个人消费贷款降至2027.75亿元,同比减少5.53%。
同期,微粒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93万笔,累计服务客户超7000万,但笔均贷款额度已由2021年的8000元降至7200元。
与个人贷款总额、个人消费贷款同比下滑形成对比,截至2024年底,微众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4359.76亿元,同比增长5.18%。
其中,企业贷款总额同比大增18.18%至2155.33亿元,主要增量来自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这也是该行经营多年以来,企业信贷规模首次超越个人消费贷。
微众银行是全国首家民营银行,由腾讯牵头设立,于2015年正式开业。截至2024年底,第一大股东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32.73%降至30%,减持8454万股;
该行第二至第四大股东分别为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淳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5.87%、15.31%、7.58%。
近年来,微众银行营收、净利增速“双双放缓”。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9.89亿元、353.64亿元、393.61亿元;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1.28亿元,出现下滑,同比降幅为3.13%。
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4年,微众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68.84亿元、89.37亿元、108.15亿元、109.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87%、29.83%、21.02%、0.81%。
财报披露,2024年,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301.98亿元,同比微增0.12%,占营收比重79.20%,小微企业贷款收入贡献占比不断提高。
截至2024年底,微众银行总资产达6517.76亿元,同比增长21.7%,总负债5954.76亿元,股东权益余额为563.01亿元。
其中,该行金融投资余额73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8.36亿元,同比大涨1178.69%,主要是微众银行持有的债券、同业存单以及基金投资增加所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