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南京地区抗战史上,留下了一系列新四军直插日伪心脏侦察敌情、游击作战的英勇故事,并以歌曲、诗歌等各种文艺形式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八十年峥嵘岁月,八十载奋斗史诗。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烽火茉莉”——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南报融媒特别行动,组织记者走进这些抗战中的文艺作品诞生地,挖掘文艺作品背后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展现南京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变化、新成就。今起推出“烽火茉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盛夏时节,六合大地绿意盎然。7月14日,记者驱车沿着金江公路往南京金牛湖旅游度假区方向行驶,一栋栋民房错落有致,一块块农田禾苗青翠……一幅乡村夏日风光图不断铺展。头顶上,地铁S8号线不时呼啸而过,载着人们奔赴美好生活。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进入度假区,《茉莉花》的旋律始终萦绕耳畔,把人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80多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六合来了一位文艺小战士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当年底,南京陷落。与南京城仅一江之隔的六合,成为抗日前线。
六合区档案馆(党史办)党史科负责人周怡婧介绍,1939年2月,驻皖南新四军在确立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后,于当年4月下旬建立中共皖东省委。为了向北发展,5月初由军长叶挺率主力由皖南渡江北上,当月中旬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6月,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书记方毅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进入六合,在东王、八百等地实施战地侦察,开展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抗日,为新四军主力东进开辟途径。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八团、十五团进入六合,到达竹镇、马集一带,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开辟了以半塔为中心的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完成了东进皖东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任务,打开了淮南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2月,陶勇、李胜领导的苏皖支队进入六合,在樊集、八百、东沟一带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1月中旬,苏皖支队在竹镇与新四军第五支队胜利会师。从此,竹镇成为淮南津浦路东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六合党史研究者竺孝齐告诉记者,新四军挺进六合后,与日军及伪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其中包括被誉为“东进六合第一战”老古墩伏击战、桂子山战斗、金牛山反袭击战等,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了民心士气。值得一提的是,金牛山反袭击战中,新四军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并缴获重机枪等军用物资。作为以少胜多的反袭击战成功范例,此战被载入《中国近现代史大典》军事篇。
“新四军进入六合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此期间,新四军还在六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周怡婧告诉记者,1942年冬,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斗异常艰苦,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进入六合金牛山地区开展宣传工作,14岁的文艺小战士何仿就在剧团。
“采撷”于抗战岁月,《茉莉花》“飘香”世界
在六合区档案馆里,《茉莉芬芳——何仿》一书分外惹眼,“讲述”了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在六合开展宣传的故事——走进六合后,剧团团员们选用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填上反“扫荡”、揭露日军罪行、配合中心工作、彰显好人好事以及规劝“二流子”走正路等内容的新词,到街上“卖唱”,深受当地群众欢迎。随着节目越来越多,曲调越来越不够用,收集民间小调就成了何仿的一项重要工作。
《茉莉花》史料馆播放的一段何仿生前视频中,何仿给出了关于收集民间小调一事更为详尽的解释。他在视频中说,进入六合开展抗战宣传时,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传达到剧团,大家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走村串户,向民间艺人学习。
姚彤是土生土长的六合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六合民歌搜集、整理、推广等工作,现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六合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与何仿相识,曾听他谈起过收集民间小调一事。姚彤介绍,一次,何仿走进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一位民间艺人在茅草屋中接待了他,并用胡琴自拉自唱了一首六合民歌《鲜花调》。“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高八度、假声唱法,让何仿听得如痴如醉。何仿当即拿出纸笔记下了这支曲子,并在民间艺人的反复演唱中,掌握了歌唱要领。
从抗战岁月中“走”来,这朵“鲜花”并未在何仿心中“凋零”。1957年,他对十多年前采集的《鲜花调》进行加工整理,取名《茉莉花》。姚彤告诉记者,《鲜花调》共三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何仿重新组合歌词,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同时改编了曲子,使其更加明朗、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自此,《茉莉花》在国内广为传唱,195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演唱,唱响了世界,并在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等多个重大活动中表演,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
昔日烽火战斗地,今成旅游度假区
《茉莉花》声名远扬,《茉莉花》采风地、同时也是昔日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六合金牛湖片区也早已变了模样。
南京金牛茉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海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了20年,见证了金牛湖片区的变迁。他介绍,金牛湖原是一片低洼地。1958年,六合在当地开挖新建金牛山水库,这就是全市最大人工湖泊——金牛湖的“前身”。依托金牛山、金牛湖等秀美山水风光,六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金牛湖景区、冶山国家矿山公园、桂子山石柱林景区、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等先后建成开放。为统筹金牛湖片区旅游及其配套产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2020年8月,南京金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获批成立。
金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副主任胡志忠介绍,度假区58.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分布着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点31处,现已成为南京市旅游资源禀赋与文旅项目布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六合旅游核心载体与形象窗口。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我们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文旅业态上新,让度假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也让游客常来常想、常玩常新。”胡志忠告诉记者,为全面挖掘整合片区文化、美食等资源,度假区还精心策划了茉莉花音乐节、国庆烟花秀、冬捕美食嘉年华三大品牌文旅活动,常态化开展动物研学夏令营等活动,不断吸引南京及周边城市游客打卡。今年上半年,度假区旅游接待人数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3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8%、11.11%。
从高“流量”中看到好“钱景”,当地村民朱家平主动返乡创业,打造金牛湖葡萄庄园,发展采摘经济,近年来又推出葡萄酒加工、民宿研学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金牛湖葡萄庄园已成为六合区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企业,年产值18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吃上“旅游饭”,长年以及临时用工均超百人,人均年收入7.8万元。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在《茉莉花》旋律中氤氲“茉莉芬芳”。金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主要负责人表示,立足“运动胜地、亲子营地、研学高地、康养福地”定位,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户外运动目的地”创建为关键抓手,着力丰富文旅产品业态、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把度假区打造成为文旅投资新热土、产业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