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祖堂”里的清廉故事
创始人
2025-07-17 07:01:00
0

在古雷开发区沙西镇高山村,提起“黄百万”,无人不晓。这个响亮的称号,乍听之下是在说富甲一方的传奇。然而,当你来到沙西高山黄氏廉洁文化馆,走进那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百万祖堂”,你会发现,这个“百万”并非简单意指金银财帛,而是一份历经数百年沉淀价值远超金钱的财富——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家风传承。

“黄百万”,本名黄行高,是明末清初一位成功的闽南商人。他充分利用沙西临海资源,经营海上运输业、盐业,开发滩涂养殖业,富甲一方,因此得绰号“黄百万”。在当时的高山修建了“三进九厅十六房”规制的祖宅,规模宏大,绝无仅有,因此高山至今仍流传着一句谚语“有高山富,没高山厝”。

然而,“百万”之名真正的分量,远非金银可衡量。史料记载,黄行高“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深受当地百姓称赞”,后裔至今仍称其为“百万祖”。他主持修建“百万祖堂”,便是为了“弘扬传承黄氏家风,诫勉子孙后代”。

黄行高重视家风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的次子黄天衢成了黄氏家族清正廉洁的楷模。黄天衢历任河北望都县知县、蠡县知县,一生清正廉洁,勤勉有为。相传,当年黄天衢任望都知县时,因朝廷俸禄不足,上任的时候便从家中带了不少的银两,自掏腰包做了官;在做完两任知县告老还乡的时候,怕回家被说什么都没带,便装几车的锅碗、衣物等。返乡途中,竟然有人诬告说那几辆马车装的都是金子,朝廷便派人调查,查清真相上报后,乾隆皇帝颇为感动,赐给了黄天衢“两任清风”的匾额。

到现在,子孙后裔依然保存着乾隆皇帝对黄行高一家的敕谕匾额,匾额就挂在“百万祖堂”的正中间,连同高山黄氏的家风文化代代相传。

黄氏清流的脉络从明代开始便有迹可循。早于黄行高数代,高山黄氏便已孕育出一位清正廉洁的典型代表——黄季成(1565—1633年)。黄季成自幼家贫,但他的父亲黄日暄是一个忠厚的读书人,教子甚严。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黄季成自幼刻苦求学,一路高中进士,授浙江东阳知县。

在当时的百姓看来,县令就是当地说一不二的土皇帝,生活奢靡,苛捐杂税,压迫百姓。然而黄季成不仅生活上一切从简,出行办事均自备伙食,对东阳县务更是勤勉敬业。黄季成上任之后,开始着手遏制当时的好讼之风。他对受理案件一律深入调查,公正处理,既不严刑逼供,也不徇私枉法,令百姓心服口服。同时亲自操办田赋改革,追缴欠赋;主持重修因洪涝灾害倒塌的城墙等,黄季成始终坚持为当地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最具戏剧性也最能印证黄季成清廉的是四坛“寿酒”的故事。彼时,当地豪强王监生企图行贿,趁黄季成父亲过寿时送去四坛好酒。黄父开坛查看,“发现酒坛子里装的不是酒,竟然是白花花的银子”,当即严词拒绝,“让送礼的人原封不动带了回去”。王监生行贿不成反诬告黄季成“收受贿赂,逼害士绅”。朝廷派人彻查,所见所闻令人动容:黄家“住房简陋,日常生活靠母亲纺纱维持”,再闻其父拒收寿礼之事,查访官员深受感动,脱口称赞黄季成“清廉之官”。一场诬告,反而告出了一个青天。

据悉,沙西高山黄氏始终坚持以祖训立人,以家训修身,明清两代共培养出2名进士、5名举人、6名贡生。他们忠于职守、廉洁从政的故事,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日前,华东理工大学以“交叉创新 共铸卓越 智启未来”为主...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党性... 党性剖析材料既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文章,也不同于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党员向组织提交党性剖析材料,是我们...
刘文萍主持召开全市2025年二... 转自:邢台发布刘文萍主持召开全市2025年二季度政企恳谈会坚定发展信心 凝聚奋进合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
向子顺主持召开祁阳市征拆安置、... (来源:祁阳新闻)7月16日,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子顺主持召开祁阳市征拆安置、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专题...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开始进驻 ... 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的16个巡视组陆续开始进驻。目前,中央第九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