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激发“港产城”融合发展蓝色动能
创始人
2025-07-17 06:46:27
0

  ■ 贾 丽

  港口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海港城市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该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然而,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绿色转型挑战,港口经济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亟须破解临港产业能级不足、陆海规划衔接松散、创新转化不畅等瓶颈。

  笔者认为,进一步释放“蓝色GDP”效应,各地需跳出“就港口论港口”的窠臼,带动港城融合的海风劲吹广袤海岸,为海陆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能。

  其一,打造“立体网络”。目前部分港口面临产业链协同不足,港口物流、贸易、制造等板块存在资源错配。建议各地通过自贸区政策实现港口岸线、产业园区、城市配套的“统筹”,推动通关一体化与标准互认,加速构建“自贸走廊”,搭建起跨区域海洋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物流、商贸设施的互联互通,破解“城围港”困局,优化港口作业区、临港产业园、城市服务带梯度布局。

  其二,完善陆海产业链“创新闭环”。天津港的毫米级精度装卸机器人、连云港的纯电动拖轮研发、上海洋山港的“无人码头”运作、前海深港合作的AI无人船测试等创新实践,均印证着智慧码头的重要性。各地应着力于“聪明”港口的打造,并发挥“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模式,根据当地特点重点突破海上风电制氢、深海装备、深海勘探等关键技术;推动沿海研发与内陆制造协同,建议建立相应的研发及低碳基金或者创投联盟,完善创新链条;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深海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其三,培育海洋经济“生态共同体”。各地应建立环境治理联盟,实施“海陆排污同标”;充分挖掘海洋经济潜力,促进产业链联合发展“风电+渔业”“光伏+盐田”“滚装船+新能源车出口”等复合业态,同步探索蓝碳交易机制,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港口引擎与城市脉搏正在高速共振,各地唯有打破“港—产—城”的边界,才能释放海陆经济更为巨大的效应,使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关键落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Lin希望和李佳薇都留在舞台... (来源:河北新闻网)转自:河北新闻网 #ALin最期待和...
A股公告精选 | 7连板上纬新... 今日聚焦1、海伦钢琴:实际控制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停牌海伦钢琴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海伦、金...
航天发展独立董事邹志文辞职 北京商报讯(记者马换换王蔓蕾)7月17日晚间,航天发展(000547)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1...
爱康国宾回应“女子体检10年未... 7月17日晚,针对日前一些媒体刊载一篇题为《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
中国电力收购托里发电31%股权... 中国电力(02380)发布公告,2025年7月17日,公司与中电国际、平煤神马新疆、新疆能源及托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