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梦!60后北漂清洁工王柳云出版首部长篇小说
创始人
2025-07-17 06:16:19
0

(来源:上观新闻)

“命运是一条崎岖坎坷的小路,却也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我在这月光下绘画,写作,我经常半夜三更起来,画不好,重来;写不好,修改,就算重来,修改好多遍,我也要画出来,写出来,保洁是我的生计,艺术是我的生命。”60后北漂清洁工、画家王柳云用真诚的方式诠释了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近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她的首部长篇小说《风吹起了月光》,王柳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风吹起了月光》是让我读完立马想要重读的书,柳云的文笔轻柔、细腻、朴实,犹如细密的针脚,为我们缝出了动人的故事。我感受着她们生命中落下的大大小小的雨点,跟着她们一起被淋湿,一起被晒干,一起被打捞起,迎着那柔和的月光,重新期待明天。”读着小红书上读者对自己长篇新作的反馈,王柳云内心无比感慨,知道自己的小说能够陪伴读者勇敢踏出一个又一个黑夜,放下内耗与焦虑,坚韧地生活,让她深感安慰。

白天的保洁员,夜晚的追梦人

《风吹起了月光》围绕着留守儿童陈月华的成长经历来展开,王柳云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以孩童的双眼洞察成人的世界,因父亲抛弃家庭,母亲外出打工,幼小的月华被迫留在乡下,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与学校之间。她在各种生活的艰辛中,犹如乡间蒲草般蓬勃生长,成人世界的人情冷暖,观念偏见的多种压力,都在催生着她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小说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在困顿中坚韧,在烟火中温暖的人间。

2020年初,王柳云带着仅有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北京,成为写字楼的保洁员。白天,她是写字楼里认真打扫的保洁员;夜晚,她是画布前握笔创作的追梦人。她负责大厦两个楼层的清洁。工作日的白天,她双手握着大拖把,左手还捏着一快大抹布,把自己负责的楼层一层一层、一间一间、一米一米地打扫干净。午休时间,就“躲”进厕所旁不足3平米的工具间,坐在小板凳上画画或写作。“我做着平凡的工作,养活自己,也养活我艺术的‘暗梦’。”她说。

2023年以来,她已经出版了三本非虚构作品集《青芥人生》《月光不迷路》《走过一座海》,而《风吹起了月光》是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她向记者袒露写作过程中的困难,联系出版时的惊喜,修改过程中的提高。这是她第一次写作长篇,人物很多,事件很杂,她鼓起勇气,不去想是否能够出版,先贯通情节,写下来再说。在出租屋、屋外树荫下、甚至在马路边站着,她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手机输入文字,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近18万字的长篇直到两年多之后,她向一位编导打听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这是她从青年时代读文学期刊和书籍的时候,就心仪的地方,让她意外惊喜的是出版社离她只有5分钟车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她走进出版社与编辑交流的时候,躺在她的手机里的小说终于等来了被唤醒的时刻。

“真的很感谢出版社编辑没有嫌我写得粗糙,责任编辑对小说提出了修改意见,开始我并没有领会。”三个月以后,王柳云琢磨明白了,终于理解了责任编辑的意见,“我一通百通,思如泉涌,花了七八天时间全力以赴完成修改,让小说旧貌换新颜。”如果深入细读,书里大多数人物的家庭,没有谁是容易的,谁是圆满的,但磕磕绊绊的人生也在路上行走,她想写出社会万象中的人间温暖。

为什么以留守儿童的成长来展开这部长篇?2019年,王柳云去了河南商丘,边打工边画画。当地一位校长欣赏她的画,邀请她到学校当美术老师。她耐心地教导留守儿童们画花鸟虫鱼,不同光影下的人物,很受学生的欢迎。那段日子她与留守儿童们朝夕相处,校长对他们的关爱与培养,对乡村教育的奉献,让她深受感动,成为她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动力。她告诉记者,“(留守儿童)他们是当下社会中的现实,也是民族的未来,我希望更多平凡人通过努力,将微光集成繁盛的星空。”

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在手机上写个不停,日积月累,4个多月里完成了近18万字的长篇小说,责编张玄喆对记者表示,“我把小说整理成word版本的时候,内心非常震撼!她真是一个宝藏,她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画作与文学作品,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长篇,知道她的梦想。”

阅读和写作,让精神富足起来

“‘深水养大鱼’。写文章就像养鱼,你们要多读书,写作文才容易用上。”58岁工地大叔刘诗利在《人民日报》撰文时,提到了这段让他记忆犹新的话语,这是他的小学老师当年对学生的叮咛,养成了他爱读书的习惯。王柳云对此深有同感,“我不停地读书,画画、写作,这是‘喂饭’给心灵,让自己成为精神富足的人。”她告诉记者,除了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保洁工作,她的生活时间表中,读书、写作、画画是最重要的选项。

如今已经加入了北京市作家协会的她,期待着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即便如此,她的时间表依然多年如一日——每天5点晨光初现,她就投入地阅读,享用的早餐是文学艺术,然后步履匆匆进入打工的大楼,6点多开始保洁工作。扫地的间隙,我会观察玻璃幕墙的光影变化;午休时,就在狭小的工具间里画画或写作。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以前是因为要省吃俭用,如今一餐已成习惯,这样也更节省时间。”她在保洁员的日常中,画出了《扫帚与星空》与梵高对话;写下了诗歌《尘埃的重量》,“我擦拭的每一块玻璃,都折射着另一个平行世界”。

今年,她找到了新的工作,负责一个小区绿化周边的保洁,还要完成三幢大楼的楼梯和70个楼面的清洁。每天上上下下地打扫,冬天再冷也不能穿得太多,夏天更是天天大汗淋漓。工作虽然比原来更辛苦,好在工作地点离她合租的房间不远,中午可以回去做饭、吃饭。“以前的午饭是饭菜在电饭煲里一锅煮,现在有了8平米,可以炒菜吃了”,“画画、写作、休息都方便多了”。

王柳云出生于湖南新化的乡村,自幼家境贫寒,初中辍学后辗转多地打工。“我做过缝纫工,当过服务员,连砖窑都去过。”她对记者诉说着曾经的工作经历,“早年,有人说我穷得饭也吃不饱,还能有什么出路?无论我走到哪里,苦难的门总是开着,根本不敢想画画这件事。”2017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自从女儿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家里经济状况稍有好转,王柳云决定追随内心的呼唤,远赴福建双溪开始学画,画画能养活自己吗?画场创始人林老师鼓励她有天赋,坚持画,出作品。

拿起画笔的王柳云看到了生活中的艺术之光,“自己就像是第二次来到了人间”。在学画的日子,她流连于乡村与山野、古镇的老街、民居与寺庙,她亲近山林树木花草,细看女儿买给她的世界名画册,她用画笔描摹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画出了《紫色的原野》《丹霞石上的杜鹃》《古石板路》等作品。她的画作中,有乡村的宁静,有青绿的山水,也有城市的灯火,有劳动者的身影,也有大海的呼吸。

一个60后保洁员为何有着如此的动力,寒来暑往地追梦不止?

“我从来做梦不分白天黑夜,边走边梦吧。”王柳云深感身处发展时代的幸运,拿起画笔能绘画,拿着手机能写作,辛勤创作的绘画与文学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她感谢帮助过她的老师们,网友们的鼓励。写作、修改、出版这部长篇的过程中,她特别欣慰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提高,“第一部长篇是我将生活谷仓里的粮食搬出来晒,这叫不打无准备之战。我长期的生活积累,心里还有很多故事,够我酣畅淋漓地写两大长篇!书名都已想好,我随时能动手写。”

她用抹布、拖把维持生计,用画笔、写作滋养灵魂,她说,“我感觉俯身清扫的每个角落,都有着站立的尊严;我画画和写作的时候,特别忘我,特别愉快,病痛和坎坷都忘记了。”在保洁与创作间生长的勇气与坚韧,也让无数在生活中跋涉的平凡人看见理想的光亮。

原标题:《边走边梦!60后北漂清洁工王柳云出版首部长篇小说》

栏目主编:邢晓芳 文字编辑:卫中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雪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今年6月 ... 记者今天(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解到,上半年我...
中国一汽向中华全国总工会捐赠爱...   本网讯(记者:苑激刚/摄影)7月16日,中国一汽在总部举行爱尚流动驿站车捐赠交车活动,通过吉林省...
聚焦摆拍等突出问题,一批短视频...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网信部门持续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
厦门市无线电管理局举办无人机培...   厦门市无人机培训现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厦门市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无人机产业研发、生产及...
遇见非遗丨桑木琴音飞出南疆小村 转自:新疆日报  7月11日清晨,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弥漫着桑木的清香。村民努尔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