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首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完美收官,为残疾人就业铺就了坚实路基;新一轮方案手握接力棒,为残疾人就业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该方案将着力“精准滴灌”,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更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这是中国残联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会同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的出台正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背景下,直击残疾人就业难题,以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为残疾人就业创业铺就新的通途,助力他们拥抱更有尊严、更具质量的生活。
首轮实现“三个突破”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关键桥梁。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但是,残疾人就业率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与残疾人能力相匹配的岗位较少、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意愿不高、工作场所无障碍设施缺乏……种种因素阻碍了残疾人的就业之路。
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近年来,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得到改善,特别是第一期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残疾人就业实现了“三个突破”:推动残疾人实现更为充分的就业,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残疾人就业技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三年间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5%。
当前,我国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残疾人就业是推动全国城乡残疾人整体就业增长的关键力量,各地通过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发乡村特色就业岗位等举措,持续拓宽农村残疾人的就业之路。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表示,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协同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一方面,密切关注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强化关心关爱、做好监测帮扶,防止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返贫致贫;另一方面,对其中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残疾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增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逐梦奋斗,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特别是职业技能水平与残疾人就业增收息息相关,全国上下大力投入,各地积极探索,培训内容与时俱进,《“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第一期三年行动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就此,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表示,在第一期三年行动期间,中国残联推出了很多提升残疾人技能的举措。首先是完善培训制度,中国残联加强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与管理,对培训组织实施流程、培训资金管理、培训档案管理进行了规范,并在2023年启用了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系统,对培训需求登记、在线招生、项目管理、项目评价的全流程实施信息化管理。这些措施,确保培训经费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残疾人身上;其次是丰富培训供给。每个残疾人朋友的身体状况都不相同,能够从事、愿意从事的岗位也不相同,为此,中国残联以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残疾人提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培训项目,既涵盖新业态培训项目,如AI应用、直播电商、无人机操控,也包括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手工制作、盲人按摩、餐饮服务、加工制造等行业;再就是打造示范品牌。近年来,中国残联致力于打造适合残疾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培训就业示范品牌。如“十四五”期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发起了“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通过促进技能提升、拓展就业岗位和展销渠道,帮助残疾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实现就业增收。“十四五”期间,培训残疾女性手工制作超过4万人,“美丽工坊”机构内安置就业超过5000人,带动居家就业超过15000人,并成功在联合国、巴黎残奥会、北京故宫、深圳文博会、北京服贸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中展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残疾人大学生是残疾人中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残疾人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我国残疾人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连续三年超过3万人。
新一轮着力“精准滴灌”
首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这一显著成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生动体现,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大幕徐徐拉开,必将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迈向新高度。
李东梅表示,第二期三年行动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放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中去定位、去谋划,围绕四个方面共提出13项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聚焦落实“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行动,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行动;聚焦“较为充分就业”,实施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行动,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行动;聚焦帮扶“重点群体”,分别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盲人就业帮扶行动;聚焦“完善就业服务、解决结构性矛盾”,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聚焦“加强权益保障”,实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保障行动。
十大行动的每个行动中还特别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分工。此外,三年行动还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明确各项行动的负责部门和职责分工,为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和信息保障。
用一个关键词形容的话,就是突出了“三个更”,首先是参与部门更广:新增了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进一步突出部门协同,共同发力助残就业;其次是目标更精准:明确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差异化帮扶的路径,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定残疾人群体的差异化就业服务;再次是措施更加聚焦:专设了“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围绕制约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出组合拳,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中的急难愁盼。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方案还特别关注了残疾人群体中的就业特别困难群体。比如针对孤独症患者,就提出了‘支持有关地方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任占斌表示,总之,第二期三年行动的核心就是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
就此,中国残联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协调落实三年行动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出台细化和完善措施,在惠残就业增收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其次,凝心聚力,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汇聚各方力量,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供给。第三,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用好就业工作有关的协调机制。第四,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爱心助残义卖系列活动、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助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环境与社会氛围。
当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蓝图在时光里铺展,那些将被“精准滴灌”浸润的梦想,必将成为时代文明最温柔的注脚,成为社会进步最坚实的刻度。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