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场景、空间和赛道”为主题,汇聚行业顶尖智慧,深入探讨提升奶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世界级”奶源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在《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5)》中指出,当前中国奶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总体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从2003年开始,我国牛奶产量一直位于全球前四,是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已在全球名列前茅。我国奶牛单产水平已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已经达到美国水平。我国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做到了抽检“全覆盖”,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牛奶成为中国人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
世界级智能制造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中国奶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奶业取得突破性成就。产能供给实现质效双升,安全底线全面筑牢,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升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在《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十年奋进与展望》报告中也鼓励中国奶业要勇当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在强化国际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数智技术与奶业的深度融合。
蒙牛宁夏工厂作为行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从设计之初就明确了“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去年,蒙牛宁夏工厂成功获评世界经济论坛(WEF)“灯塔工厂”,成为中国乳业首家、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
世界级产品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在《加快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指出,要优化乳制品结构,增加平价产品供应,让中低收入人群喝得起,筑牢液态奶成为日常食品的群众基础。促进原制奶酪等固态、半固态新型产品消费,找准与国人饮食习惯的结合点。拓展黄油、乳清、乳功能蛋白应用场景,与食品饮料产品创新融合。
一直以来,蒙牛持续围绕牛奶“蛋白质”这一核心价值,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加大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最优性价比、最优质价比的产品,同时不断挖掘下沉和空白市场覆盖,让消费者“喝上奶”;强化研发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通过“从牧草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管理,让消费者“喝好奶”;精准洞察消费者多元需求,通过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改善营养精准供给,满足细分人群多元健康诉求,让消费者“喝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