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媒体联合采访组
去年已经挂果的梨树,为何今年却没有结一个梨子?7月8日,兵团媒体联合采访组走进十师一八二团玉露香梨示范种植基地,一座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工人们正为香梨树埋施有机绿肥。已种植4年的玉露香梨树长势旺盛,巴掌大的叶片翠绿欲滴,但树上却没有一枚香梨果实的踪迹。
“今年,我们给梨树‘放年假’了!”新疆得耘兴泰农业有限公司一八二团种植基地负责人宣学会笑着向记者解释道,“虽然去年梨树已经开始挂果,但树体还不够粗壮,让它们好好休整一年,为来年果实生长积蓄养分。”
玉露香梨是20世纪70年代原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用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河北大雪花梨为父本培育出的杂交梨新品种,因其品相佳、果皮薄、肉质细、内核小、口感脆、汁液多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近年,一八二团借助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支持,在戈壁滩上建起100多座大棚,并招引新疆得耘兴泰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玉露香梨集中连片种植,一场关乎产业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就此拉开序幕。
一八二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2024年,这里的玉露香梨迎来丰收,收获商品梨80多吨。
“一个梨子就能卖到20元,咱的梨子走的是高端路线,都被装进礼盒卖。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客商早早就打来订金。”宣学会的语气中难掩喜悦,“当初谁能想到,戈壁滩上结出的果子能如此金贵?玉露香梨让大伙儿真真切切看到了产业转型的魅力和增收的希望。”
一棵棵玉露香梨树成为大家伙儿捧在手心里的宝贝:春季看抽芽时踮着脚数新枝,修剪枝条要比照卡尺操作。但在今年初春,围绕给梨树“放年假”,基地的技术和管护人员产生了分歧。
“让果树休息?没果子就没效益,我们这一年不就白忙活了!”年轻管护员小李快人快语,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劲儿。
“树和人一样需要休息,今年养足精神,明年结出的商品果才能个个周正。”技术员老王蹲在树垄边放大嗓门说。
……
大家的争论如同棚内的热气不断升腾着。新疆得耘兴泰农业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程永亮听在耳中乐在心里,他十分清楚:这种争论并非坏事,引导好了能成为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的催化剂。
“大家都别急,之前去山西的玉露香梨主产区考察,这确实是个靠谱的法子。”程永亮语气坚定地说,“就按照专家的说法不留果,让树体好好积蓄力量。”
在推进有意为之“绝产”的同时,新疆得耘兴泰农业有限公司又投入1200万元,建设了30座玉露香梨现代化新种植模式大棚。
近年来,十师北屯市精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力推动玉露香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创新打造玉露香梨冷棚栽植模式,有效破解了北疆高寒地区梨树不能自然越冬的难题,并在一八四团建成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玉露香梨冷棚种植基地,为南果北栽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以梨为媒,职工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以梨为犁,发展的根基持续夯实。目前,围绕玉露香梨产业,十师北屯市已经形成“栽玉露香树、打玉露香牌、谋玉露香事、造玉露香势”的蓬勃发展格局。
“我们在不断延伸玉露香梨产业链条的同时,积极打造‘采摘游’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让小梨子转变为优质旅游资源,助力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十师北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林 陈琼 哈力扎提·哈力木拉提 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 邱海强 胡杨网记者 陈贝贝 通讯员 李梦娜)
下一篇:打造一支“工”字宣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