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7月16日,长江商学院发布的《艺术品价格指数报告》(以下称“报告”)显示:过去近25年间,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发展,亚非大(亚洲非洲大洋洲)艺术品价格指数呈现出最强的增长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美洲和欧洲艺术品价格年复合增长率则分别为4.4%和2.3%。中华艺术品价格指数过去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2%,并在经历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逆势上涨9%。
报告通过计算1938年至2024年的10年期滚动年化美元回报率发现,艺术品的长期回报出现近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尤其与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国股市形成鲜明对比。
当天,长江商学院联合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发布了MM三大洲际艺术品价格指数、中华艺术品2025年春拍指数。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解读称:“三大洲际艺术品指数显示出部分市场复苏的信号,这表明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在发生解冻。考虑到过去25年技术发展创造的巨额财富,现在可能是收藏艺术品的历史性机会。”
2025年春拍中华艺术品价格指数逆势上涨9%
根据MM中华艺术品价格指数,指数从2000年底的1涨到2025年春的8.55,年复合增长率为9.2%。指数显示其在经历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涨幅为9%。
从上图可见,在2000-2025年间,中华艺术品大幅跑赢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指数。在这期间,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2% 和5.1%。印象派和当代分别于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然后于最近三年分别下跌了16%和28.6%。
中华艺术品于202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然后受世界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熊市的影响,再叠加疫情和中国经济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中华艺术品市场在2020年见顶后进入调整期,从最高点下跌了48.2%,但今年春拍出现反弹,上涨9%。同样,印象派指数今年春拍也上涨11%, 但当代艺术市场仍旧低迷,继续下跌8.9%。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房地产和股票等大类资产的重新定价,中华艺术品的定价预计将继续波动,其恢复并再创新高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现当代艺术家作品及油画作品日益受藏家青睐
在中华艺术品中,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从事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作。MM中华艺术品指数创建了水墨和油画两项分类指数。水墨指数涵盖以水墨为主的画家,油画指数涵盖以油画为主的画家。
根据过去25年的拍卖纪录,油画指数和现代指数跑赢了市场大势,水墨指数和近代指数则略逊于中华艺术品指数。这表明过去25年中藏家日益青睐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对市场较为广阔、流动性较好的油画作品有所偏好。2025年春拍,近现代和油画指数均出现反弹,分别上涨6.8%,4.2%和11.1%,但水墨指数仍下跌了24.8%。
梅建平进一步指出,从过去25年拍卖数据来看,现代艺术家作品价格成长性优于近代。除水墨外的作品(报告统称“油画类”)涨幅又高于水墨。综合而言,中国藏家明显更青睐流动性强、易变现的现代与油画类作品。
2025春拍市场景气仍较低迷,竞拍不够踊跃
MM中华艺术品景气指数构建的目的是用来衡量整个市场的热度,均值定义为零。由于景气指数对数据要求没有像价格指数那么苛刻,故可细分春秋两季。根据图4所示,中华艺术品市场景气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春季-2008春季,2008秋季-2014春季,2014秋季-2025春季。
在第一阶段,许多年份景气指数超过0.5,意味着市场竞拍非常激烈,作品平均按高于估价50%成交。在第二阶段,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景气指数急剧下跌,然后市场热度逐渐恢复。第三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景气指数分别于2020年春季和2024年春季跌至新低。虽然2024年秋拍显示藏家信心有所恢复,但2025春拍市场景气仍较低迷,竞拍不够踊跃。
过去25年间赵无极作品流动性最佳
MM中华艺术品流动性指数构建的目的是用来衡量艺术家作品的流动性,其有三个指标构成:上拍年数、成交率和流动性(流动性=上拍年数/样本年*成交率)。上拍年数统计在2000-2025年期间该艺术家作品有多少年有上拍,成交率统计该艺术家作品上拍作品的成交率,而流动性则是上拍年数和成交率的综合。根据表1流动性指数排名,2000-2025期间,作品流动性最佳的三位中华艺术家分别为赵无极,吴冠中和常玉。
艺术品投资的核心,是先把“财富本身”放在规则框架里审视。专家表示:艺术品属于高回报、高波动资产,需要长期耐心与合理预期——年化5%–10%已属稳健,切忌盲目追高。在资金配比上,应先确定可投入总额,再按风险承受力细分为“艺术品池”,避免过度集中。
流动性是第二把尺子。投资前应查询“艺术家流动性指数”:作品近年上拍频率、成交率、流拍次数,都直接决定未来套现难易。高流动性艺术家的作品可占更高权重;反之则降低仓位。
“第三维度是美学价值。艺术品不仅是投资标的,更是日常可享用的精神资产。真正喜爱的作品才能带来‘每日分红’,否则即便财务回报达标,也可能因审美疲劳而后悔。因此,最终决策应回到“我喜欢、我懂、我承担”三条底线:喜欢才能长期持有,懂才能判断价值,承担才能穿越波动。”上述人士表示。(文章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孙骋,编辑|蔡鹏程)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点击https://www.barrons.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