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火箭军)
之后的施工中,雷霜言传身教,王浩虚心学习,一步一步成长为连队的施工能手。
晋升下士那年,连队重新划分班排,王浩来到有着“猛虎班”之称的施工班组。作为连队培养的骨干力量,王浩常常受到班长特殊“照顾”,这让他有些不解。
“多压担子,才能更快成长!”这是“猛虎班”组长袁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几位老兵口中王浩得知了“猛虎班”由来:那年,某掘进施工任务遭遇破碎带,爆破过后,拱顶露出“龇牙咧嘴”的坚岩利石,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当时,排险工作只能靠人工完成,危险系数非常高。
面对险情,袁峰主动请缨,带领班组经验丰富的老兵冲进作业面,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险石排除,有好几次掉落的小石块差点砸到他们,好在反应迅速成功躲过。排险成功后,袁峰又带着班组继续展开支护作业。
还有一次,上级突然通知压缩工期,连队担负的人工支模任务由原来的两个月完成压减到一个月,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连队将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了袁峰所在班组。
受领任务后,袁峰带领班组成员加班加点赶任务,一日三餐吃在工地,经过一个月攻坚,最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猛虎班”的奋斗故事打动了王浩,他明白了班长重点“照顾”的用意: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怎能配上“猛虎”这个称呼。
鏖战深山、奋战雪原、苦战荒漠……这些年,王浩跟随连队南征北战,在施工“战火”中不断淬炼。
13年军旅时光,他与身边每名工程兵一样,踏着前辈的奋斗足迹,扎根深山、艰辛筑巢,用青春和汗水在岩层深处书写忠诚与荣光。
如今,王浩也成为老兵,他带出的年轻战士正沿着一代代优秀导弹工程兵的成长轨迹阔步前行。
文稿来源:火箭兵报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10808 期
监制:赵法胜
主编:苏长乐
责编:吕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