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甘肃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市委网信办,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甘肃省互联网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协办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奋进甘肃”专题活动,7月15日—7月20日陆续走进嘉峪关、敦煌、张掖、金昌、武威、兰州新区,全方位见证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奋进之姿、突出成效。
地处库木塔格沙漠东部边缘的敦煌大地,各类光热发电装置在烈日下熠熠生辉。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内,更上演着“追光逐日”的产业新图景。
坐落于产业园内的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于2016年列入“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2018年并网发电,是目前国内投运的首个百兆瓦级光热电站,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塔式光热发电站。项目总投资30亿元,年设计发电量3.9亿千瓦时。
踏入该电站,仿佛置身“追光魔法阵”。1.2万个定日镜鳞次栉比,敏锐地追踪着太阳光轨迹,并将太阳光反射到高耸的吸热塔,再经过储能岛、发电岛系列处理,完成光热发电。
该电站总经理刘福国介绍,电站内每个定日镜都由35个小子镜组成,组合面积均为115平方米。定日镜搭配高精度传动机构,提高太阳光跟踪精度,提升定日镜反射率和抗风能力,从而减少维护成本。
该项目自主研发的智能清洗车,通过雷达测距、压力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自动调整刷架刷头,实现镜面快速清洗,确保定日镜镜面清洁,使其充分反射阳光。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国产镍基合金材料SHBG-2,攻克该材料难以变形等工艺难关,降低进口材料依赖。并采用CFD方式进行吸热器热工水力计算,优化吸热器管径大小、管壁厚薄,并综合考虑管内外壁温、热应力、机械应力、吸热效率、熔盐泵功耗、熔盐腐蚀等因素,提高吸热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此外,项目还采用有限元技术和三维仿真相结合方法设计储罐,并对储罐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保证焊缝质量。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电站各项技术趋于成熟,并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刘福国介绍。
敦煌大成聚光热电有限公司建设的大成敦煌50兆瓦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内,一排排贴地定日镜,为光热发电源源不断地采集“原料”。
该项目同样位于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3.26平方公里,集热面积达127万平方米。
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孔令刚介绍,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技术和熔盐高温集热、传热、储热和换热技术,于2018年开工建设,2019年建成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个商业化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14亿千瓦时。
“项目采用熔盐作为集热、传热、储热介质,改变了传统的太阳能间歇式发电,实现15小时储热、24小时持续发电。同时,项目突破传统线聚焦式光热发电面临的防凝能耗大、运行难度高等痛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线聚焦式光热电站熔盐工质连续运行,为光热发电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借鉴。”孔令刚说。
与此同时,该项目还运用机器人进行无水镜面清洗,实现节水运行。
孔令刚介绍,目前,项目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超97%,在直径90毫米的大口径高温真空集热管、高精度微弧反射镜等12项技术上实现国产化供应,使运营成本降低40%。
敦煌年日照小时数3258小时,年辐射总量6882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8600万千瓦;风能资源等级为1级,北湖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7.4米/秒,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8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巨大,具备规划建设大型多能互补一体化外送基地的资源条件。与此同时,敦煌是连接新疆的门户和向西开发的桥头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中,位于西电东送北通道的最西端。
基于此,2009年,敦煌启动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园区提出打造“敦煌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基地”战略构想,坚持“大项目带动、基地化开发”原则,推进风电开发,做好储能等调峰电源建设,构建电源、电网、消纳、调峰、装备制造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
敦煌市沙州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明介绍,目前,产业园共获批光电项目203万千瓦,建成光电项目193万千瓦,在建光电项目10万千瓦。
“我们为企业提供水、电、路、绿化、天然气等服务,让企业拎包入住。”赵明介绍。目前,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共落户企业36家。
走访敦煌及光电产业园后,科技博主@金刀王表示,作为甘肃人,之前曾来过敦煌。但每次前来,发现敦煌都在发生新变化。“之前我更关注敦煌的文化产业,通过今天走访,我发现敦煌在光电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尤其是了解到敦煌市在陇电外送中的突出表现后,对敦煌市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