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博览会上,英伟达首次亮相,CEO黄仁勋以中文发表演讲,吸引了广泛关注。黄仁勋指出,人工智能(AI)即将迎来新一波浪潮,机器人系统将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推理和执行能力,还能够理解物理世界,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工厂的生产将由软件和AI主导,形成以人机协作为基础的机器人团队,推进智能产品的制造。
演讲期间,英伟达展台展示了四款国产机器人,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围观。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不断攀升,自从春晚期间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表演引发关注后,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根据最新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已达77起,超越2022年全年67起的融资数量。
尽管大模型的应用提升了机器人在任务理解方面的能力,但业内专家指出,物理交互能力依然是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重大挑战,现阶段的市场推广往往存在大量营销噱头。为了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北京市在7月1日举行政策宣讲会,推动首台(套)产品申报,并于7月15日启动第三批产品评定,降低企业技术转化的门槛。同时,宁波市于7月2日发布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予国家级创新中心最高1亿元的补助,以及对产业化项目提供最高4000万元的补贴。山东省则在7月15日宣布将机器人产业纳入“工赋百景”试点,对优秀应用场景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对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给予800万元的支持。
由于市场对机器人产业前景的乐观预期,机器人概念股自4月7日的低点以来恢复较快,仅一个月内,相关板块指数基本回补了跌幅。经过一个月的盘整后,该指数在6月23日再次确认阶段底部,并在随后的交易中持续上扬,尤其是在最近三个交易日,尽管大盘出现调整,机器人板块依然抢先创出反弹新高,显示出机构资金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共识。
机器人ETF(562500)自2022年上市以来经历了一段显著的回调,尤其是在去年的924行情前夕,价格一度接近腰斩。然而,受到多重利好的推动,该ETF在今年快速翻倍,并在近期消化获利盘后,走势趋于稳定。该基金的资产规模超过150亿人民币,是市场上唯一的百亿规模机器人ETF,今日成交量突破10亿。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汇川技术、中控技术、双环传动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同时也涵盖了众多中小企业,充分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ETF打破了热门ETF通常溢价交易的现象,当前场内溢价率为-0.12%,这表明投资者尚未对其形成抢购热潮,投资者应对此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