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万学子在农家烟火中读懂农民,上财“千村调查”暑期社会实践连续18年
创始人
2025-07-16 19:21:41
0

(来源:上观新闻)

“阿叔,今年的红米能收多少箩?”近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农户家中,上海财经大学学生用当地方言、“聊家常”的方式在当地农户中做问卷调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不仅让问卷上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也提高了调研效率。

原来,这是上海财经大学今年启动的大型社会实践项目——“千村调查”中元阳团队的一个画面。今年“千村调查”项目以“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全校1800余名师生分成733组,围绕供给能力强、生产意愿强、产业韧性强、经营体系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5大方面深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1125个村庄进行调研,预计调研17000个农户。

上海财大许涛书记(左一)带领队员走访农户进行调研。

【方言里的乡村密码】

南沙镇的清晨总裹着薄雾。7月9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沙镇,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元阳调研团队14名师生踩着露水走进农户家,开展以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三农问卷调查。

此次调研围绕元阳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综合养殖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调查。在出发之前,调研团队精心设计了一份长达11页的调查问卷,涉及家庭基本情况、就业创业经历、医疗健康和养老等,在“农业生产”方面又细分为供给能力、生产意愿、产业韧性、经营体系、农业科技等内容。

师生们与农户亲切访谈,了解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农业经营状况以及对本村未来发展的期望,认真倾听农户关于三农发展的意见,并与农户深度交流生产生活和农业经营等方面的需求。随后,调研团队调研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产业结构和文化遗产传承等,了解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情况。

“为期一周的调研忙碌而充实,我们入村进入农户家中与农户深切交谈,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与善良,他们会把家中刚煮熟的玉米拿出来给我们吃,会在问卷完成后依然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参加调研的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连通告诉记者,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样板、“四素同构”的环境保护智慧、农文旅协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同时发现当地农民收入增收困境、村落治理难题、移风易俗以及乡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次次的倾听,同学们早已不仅仅是拿着问卷的调查员,而是一个倾听者,听元阳的大地诉说属于哈尼的故事。“一次次和这里的阿叔阿嬢们聊天,我才真正感受到‘一亩地’这三个字的分量。”2024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刘映琪感慨,我感受着他们的喜乐,在访万户中读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它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当我第一次听到,村子的田埂上已飞起无人机自动浇肥,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欣喜。听到果农们的芒果、枇杷走出了大山,远渡重洋,心里便漾起由衷的欢喜。

【“农文旅”深度融合】

第二天,调研师生们踩着田埂走进“农文旅”融合示范村落阿者科村,调研“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只见同学们穿上农民捉鱼的连体背带防水裤,踏入稻田,时而弯腰摸索,时而蹲身围堵,在泥水中仔细搜寻稻花鱼的踪迹,体验现实版的“浑水摸鱼”。

在村民的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一番努力,抓鱼手法越来越熟练,不断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稻花鱼收入囊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晚饭时,大家合力烹饪捕获的鱼,烤鱼、鲜鱼汤等佳肴依次上桌,师生共同品尝劳动成果。这堂沾满泥土、带着水珠的沉浸式“大地课堂”,不仅让青年学子在躬耕中读懂了土地的厚重,更在心中播下“懂农、爱农、兴农”的种子。

在那里村,基于傣族制陶技艺这一珍贵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并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如今,通过保护、传承与创新,这门古老的技艺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围绕傣陶技艺,村里建立了从原料采集、手工制作到产品销售的一整套完整体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傣陶艺人的悉心指导下,调研队成员体验从泥团到初具雏形的制作过程,感受傣陶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更体会到了傣族先民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提供了生动样本。

“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当地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写照。以梯田为画布、彩色水稻、红河哈尼梯田……这些景色加上当地举办的各类丰收节等活动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打卡,带动农产品销售、民宿等产业,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2023级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博士生石帅伟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现实问题,后续将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很多农户反映近几年种植芒果的收益很低,他们期望将芒果深加工成各类农副产品提高附加价值。”

充实的调研,让同学们“零”距离了解到我国各地农业发展都特色鲜明,对未来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更加憧憬。“三农”研究不能限于书纸化的“农业、农村、农民”,更需要在实地调研中去感受“现实百态”,从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去调研、去接触、去感悟,才能更好的探索经济理论和服务“三农”事业。

【18年的坚持】

上海财经大学连续18年开展“千村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累计派出3万余名学生,覆盖 34个省级行政区(含港澳台地区)的1.45万余个村庄,形成1.3万余篇调研报告。千村调查始终关切三农问题,围绕“农民发展状况”“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农民收入状况”“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农村养老状况”“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村创业状况”“农村互联网应用”“农村生态文明”“乡村教育”“乡村产业振兴调查”“数字千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等主题,形成了一系列实践和教学成果。

学校每年聘请相关学科著名学者为首席专家,汇聚学科领域的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者参与。创设千村大讲堂,鼓励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特别是海归教师在西部农村开设讲堂。

2024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千村调查2.0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在学生思政建设、举校运行机制、品牌影响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的经验,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聚焦破解工作推进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认真制定了《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3.0方案(2024-2026)》。千村调查3.0方案传承“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的核心理念,创新调查方式方法,不断探寻智库育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的契合点。

原标题:《逾3万学子在农家烟火中读懂农民,上财“千村调查”暑期社会实践连续18年》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上海财大 图片来源:上海财大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刻早报】86.43万人次!... 省内★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吉林省贸促会与吉林市政府共同组织吉林化纤集团...
今年首批高校录取通知书送达福州 今年首批高校录取通知书顺利送达了福州。那一封封承载着学子们梦想与希望的通知书,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他...
美联储威廉姆斯:关税对经济影响... 7月17日消息,美联储威廉姆斯称,关税对经济影响尚处“初期阶段”,关税措施应在2025年剩余时间及2...
威马汽车复活?谁买?   来源:斑马消费  已停摆近两年的威马汽车,近期突然传出即将复工复产的消息。  市场分析,唤醒威马...
【股海拾珠系列1036-202... (来源: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以电机及控制业务作为关键核心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