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也将迎来今年的三伏天。这一时期是全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今年7月20日开始正式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
在日前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了“冬病夏治”中最有名的三伏贴。
01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的贴敷治疗方法。
将刺激性较强的辛温走窜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生姜汁等碾磨调成膏状,制成小药饼,直接贴于特定穴位上。
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自然刺激,达到类似灸疗的效果。
02
三伏贴的使用
是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每年的三伏天,也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一次,在中医肺病学科,这种三伏贴的疗法被广泛推广应用。
📅初伏从7月20号到29号
📅中伏为7月30号到8月8号
📅末伏是8月9号到18号
最佳时间窗口为每伏的前三天内任选一天,时间弹性较大,最好每一个伏贴时间间隔10天。
03
贴敷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以下5类人群更适合三伏贴↓
虽然三伏贴作为夏季养生的重要手段,但是恶性肿瘤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者禁用。贴敷期间避免直吹空调、剧烈运动。
04
儿童可以贴三伏贴吗?
这三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不能使用三伏贴:
除此之外,中医认为虚寒类的病症都可以使用。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以皮肤感觉耐受为度。
05
贴敷后如果皮肤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或者瘙痒,程度比较轻微,且可以耐受,这属于药物刺激穴位的正常反应,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取下贴敷后数小时就能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应对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三伏贴”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监制丨陆毅 郑弘
制片人丨文雅
主编丨关美璐
编辑丨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