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 BMR2004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已然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瞩目焦点。从早期试探性地迈出国门,到如今大规模、多领域地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中企出海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明跃迁”。这一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兴衰荣辱,更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的宏大使命。而资本,作为其中的关键驱动力与黏合剂,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前,百亿资管投资人、战略天使投资人、战略投融资操盘手胡晓帆在接受《商学院》杂志访谈时表示:“战略资本是企业家的战略合伙人,是跨文化的引领者、跨组织的架构者、生态利益的协同者,以资本产业化或产业资本化为驱动,助力企业公司战略实现,开启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01
中企出海“文明跃迁”的资本初心
“战略资本不仅是资金融通,更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器,战略资本要当好‘副驾驶’,根据企业家出海等公司战略,精准适配资金、客户、订单、渠道等各类资源,助力挖掘政策和市场红利。”胡晓帆如是说。
以前,中国企业投身海外,多为寻求资源、开拓市场,以弥补国内发展要素的短板。彼时,资本的目光聚焦于短期的收益回报,投资行为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规划。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全球格局的深刻演变,中企出海的底层逻辑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资本驱动下中企出海的“文明跃迁”,旨在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共创。一方面,是国内产业升级倒逼企业向外拓展,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实现技术、管理经验的双向流动,助力本土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另一方面,则是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呼声,秉持绿色、包容、共赢理念,以资本为纽带,在海外构建起尊重当地文化、环境与社会生态的发展模式,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贡献”的转变。
胡晓帆认为,战略资本是资金的融通,也是资源优化的配置器。“我称自己为战略投资人,也是从企业视角出发。许多科创企业、初创企业在最初成立时就面对全球市场,可能只有研发部分在中国,或者同时在中国、海外设立主体,亦或先在海外先设立主体攻占海外市场后再进入中国市场。”
她强调:“资本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工具,更是一个相关利益方的资源整合平台。但资本又处在‘副驾驶’的位置,我们非常清楚真正的掌舵人是企业家、是创业者,而资本要做好辅助位,做好‘副驾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资金,给到什么样的渠道,给到什么样的订单,给到什么市场,知道哪个国家有政策性红利。”
“例如,很多海外国家非常期待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能够支持当地场景降本增效,他们愿意提供政策、资金和订单。这些都是基于资本项目随之带来的。”她补充道。
02
文化出海,资本融合下实现多方共赢
在出海浪潮中,文化出海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高地,而资本为文化出海开辟了航道。
那么,为什么文化项目会有如此大的出海“魅力”?
胡晓帆认为,从行业周期来看,文化行业正处在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她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关键因素:
首先,文化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绿色可持续。IP内容具有数字化的特征,非常符合ESG的要求。
其次,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智造强国,必须依托于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A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能够降低行业的成本,提高产业效率。由于文化行业具有边际成本低、毛利高的行业特征,实际上技术创新实施上已经帮助许多IP实现了降本增效。
再次,文化产业需要依托于国际化的资源整合。如电影《三体》,虽然是中国人的故事,但由多国团队共创,其实是联合世界公民的智慧共创的文化产品。
最后,文化出海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精神文明领域的呈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文化的持续输出并达成国际共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文化出海项目的商业价值?
对此,胡晓帆表示:“从企业的视角,我们非常看重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对市场的渗透力,而这与其他领域的投资并无差别,会看重其变现能力和长期IP影响力。实际上,资产已经呈现资本化趋势,包括海外上市以及被外资并购。未来,从文化或者消费出海方向,我们应该从made in China升级到created in China。”
“以IP为例,消费行业在中国很难上市,我们可以优先推荐他们关注香港市场或者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某一个细分赛道中,例如,在日韩等国会有被并购的机会或者拆分出去的IP,都会有较大的的议价空间。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能够得到资本支持,同时还有助于扩展在日韩等国的产业链,提升供应链能力,以及开拓当地市场。实际上,这一系列举动是资本流动带来了供应链和市场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其营收,同时也实现了上市、并购以及市值管理。”胡晓帆解释道。
她强调:“投资只是价值创造的开始,我们希望做好引领者,承担‘副驾驶’角色,帮助企业实现资金、资源、人才、渠道等等的出海整合。”
03
资本护航“文明跃迁”行稳致远
中企出海通过资本运作构建全球产业链生态,促进文明融合。
据胡晓帆介绍,实际上,企业从创业开始,需要的资金和资源不同,包括成长期、接近上市期。“正如每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企业具有自己的生命力,我们希望能陪伴或助力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并且作为战略合伙人帮助他们完成‘副驾驶’角色。”
从视野深广来看,胡晓帆表示:“资本与创始人的资源禀赋和视角不同——创始人更垂直、更深耕,而资本有机会同时看到更多同行创业者的趋势或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可以更好地辅助他们,相互有很好的互补性。例如,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有些公司在创业初期就同时在中国和海外设立两个公司主体,有些公司先在海外注册公司,先进入全球市场再回到中国,以及有些海外成熟业务的拆分等,它们的战略和出发点不同,也希望把不同的案例给创业者做借鉴和参考。”
而从政策支持角度,“我们的角色在于挖掘优质项目,知道海外市场当地国政府在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项目,我们帮其匹配、寻找合适的项目。此时,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支持政策,同时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有大的产业方与基金一起出海。那么,资本方、项目端和产业端,就能更好与当地市场谈判,这样也能提升议价空间和议价能力。此外,也能满足创业公司、产业方的核心需求。”
胡晓帆指出,战略资本是企业的战略合伙人,是跨文化机制的引领者、各生态利益方的平衡者、竞合的调解者。“由于涉及许多利益相关方,大家可能涉及跨文明、跨组织、跨文化,双方如果单方协商,那么很多事情将出现不可调和的风险。然而如果有第三方参与,那么我们可以相互平衡、制约甚至见证。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共同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扮演这样的角色来共创平衡规则或者利益协同机制。”
中企出海的“文明跃迁”是一场漫长而伟大的征程,资本在其中穿针引线、赋能添彩。通过多元路径探索、全球生态共建以及直面挑战砥砺前行,中企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世界舞台,与各国携手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全球化理念深入人心,中企出海将在资本助力下,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向着光明彼岸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