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湛江发布
“留学法国,移民澳洲,回归湛江,游了一圈还是故乡好。”毛晓戈的微信签名这样写道,令许多湛江青年华侨产生深深的共鸣。
在湛江,有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在海外学习、打拼多年
后来又带着新知识、新思想回到家乡
为许多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们就是海归派
为什么回到湛江?
生活及工作现状怎么样?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有钱有时间
为什么不反馈家乡呢
湛江人毛晓戈是一名80后,从小家境殷实的她大学毕业后便远赴法国攻读奢侈品管理,后来又移民去澳洲。在海外漂泊八年,回到家乡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回来报效祖国!”2013年,尽管所读的专业很难在湛江找到对口的工作,毛晓戈还是下定决心回到湛江。
今年3月,毛晓戈参加湛江市政协会议。中间为毛晓戈“既然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自己投资创业吧。”毛晓戈笑着说道。由于当时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从事教育行业,也有很多朋友对毛晓戈说:“你对教育很有情怀,非常适合做教育。”就这样,在大家的鼓励下,毛晓戈开启了自己的教育行业创业之旅,主要提供研学培训。
毛晓戈表示,“现在的研学培训更多注重于如何将孩子送出去,所以我们也正在努力把海外的华人子弟带回中国看中国,让孩子们看到祖国真实的情况。”毛晓戈认为,在国外很多时候收到的信息不太对称,很多年轻的海外华人不太了解中国真正的情况。对此,毛晓戈希望在湛江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鼓励这类孩子寒暑假回到湛江学习以及生活,让他们有中国的好朋友,有中国的生活圈子,让他们从小就建立起与祖国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不管去到哪个国家,都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
毛晓戈担任湛江市海外留学青年协会秘书长。谈及回到家乡后的生活,毛晓戈直言,国内国外的生活区别比较大,语言文化上就很明显。为了让自己更好适应家乡的生活,2024年,毛晓戈与好友创立了湛江市海外留学青年协会,并担任协会秘书长。“协会成员都有一样的背景,我们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返乡后的不适应问题,为成员提供愿意继续留在湛江的可能性。”毛晓戈说。目前,湛江市海外留学青年协会成员多达500余人。
回到家乡的这几年,毛晓戈也一直奔走在公益的道路上,积极组织协会成员参加公益活动,比如给弱势群体、学校捐款,每年组织协会成员为雷州困难学校捐赠图书、课桌椅,尽己所能及为家乡作贡献。“反正大家有时间、有能力、有钱,为什么不反馈一下家乡呢?”毛晓戈说。
远走他乡
梦想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
与毛晓戈不同的是,杨杰伟当初远赴海外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杨杰伟是一名85后,家里开着湛江吴川本地最大的塑料鞋公司,2012年刚大学毕业的他抱着满腹豪情壮志去到发展更为落后的非洲,从24岁到34岁,在最宝贵的黄金年龄段投身非洲大地,努力将吴川塑料鞋推向更大的国际市场。
中间为杨杰伟。“非洲人很多,常年气温较高,我们的塑料鞋和非洲人的匹配度很高,国际市场很有潜力,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助力家族企业做大做强,让更多产品走出国门。”杨杰伟说。
在非洲的10年时间里,杨杰伟见证了吴川塑料鞋出口的顶峰时期,在非洲街头所见到的三双拖鞋里至少就有一双来自中国吴川。
2022年,杨杰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非洲之旅,正式回到家乡,在家族企业担任总经理。“深耕非洲市场10年,我对国外市场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明白市场规律和需求,回到国内我更有信心把家里的企业发展得更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带动更多就业增收,提升家乡经济发展水平。”杨杰伟说。
2022年杨杰伟回到家乡,在家族企业中担任总经理。在非洲的这10年里,也让杨杰伟更切身地感受到生在中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那边普遍经济落户,贫富差距很大,治安也相对比较差。”杨杰伟说,回到家乡后感觉自己与社会脱节,当家乡的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各种电子产品、AI智能广泛运用时,身处非洲的他还是保持着最传统的生活模式。从充满期待到落差感袭来,到最后的渴望返乡,杨杰伟用“三部曲”总结了自己的10年非洲之旅。
回到家乡吴川的杨杰伟以流利的英语接待外国客商。如今,为了更好地管理好企业,继续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杨杰伟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近期,他在中山大学参加了主题为创新发展的线下培训,对AI智能、大模型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他说,哪怕是简单的塑料鞋生产,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技术更新,让自己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助力推动家乡塑料鞋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热爱家乡生活
留学八年以更好继承家业
湛江是马江瀚的第二个故乡,祖籍为潮汕。马江瀚幼时在湛江读过书,英国留学八年后就返湛工作。如今,他是湛江市鼎冠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湛江市侨联副主席、湛江市海外留学青年协会会长。
“18岁去英国读书,作为家里的长子,2011年硕士毕业后就回国接手房地产生意,公司的业务核心就在湛江。”马江瀚说。
扎根湛江十余载,马江瀚是湛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从一开始仅有一两家商业综合体,到现在金沙湾、丽悦新天、鹰展、万达等各大商圈的崛起,湛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专注打拼家族事业的同时,马江瀚通过促进侨胞与家乡的合作,助力湛江高质量发展。
“2011年开始迎来留学生回国潮,市政府、侨联就开始想办法把这些优质的留学生凝聚在一起,于是陆续建立了海归协会、海青会、侨青会等,为留学生提供归处,让有同样海外经历的人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工作、生活上的喜悦和困难,一起解决困难。”马江瀚说。凭借着出色的综合能力,马江瀚还曾承担湛江的外事接待工作,为中国与澳洲的友好往来积极作贡献,也让澳洲官员对湛江留下美好的印象。
对于在湛江的生活,马江瀚直言“丰富”。“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吃货,对美食没有抵抗力,而湛江是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在这里能吃到最美味的海鲜。此外,湛江人很热情,生活节奏比较慢,平时喜欢聚在一起交流分享。”马江瀚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夜生活很丰富,而这些繁荣是基于国家安全。英国虽然也很安全,但整个城市氛围以及毕竟在异国他乡,晚上还是少外出,在湛江就不存在这个担忧,晚上在路上走很轻松、安全。”
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马江瀚表示,现在国内很需要有一批有全球观的优质人才,而中国的土壤也已经非常肥沃,市场已经很成熟,欢迎更多人才回国参加家乡建设,助力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湛江发布编辑部
采写/编辑:麦思容
校对:符如瑜
审核:刘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