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实药社)
2.6亿市值跃升:一个临床案例如何撼动华尔街?
2025年7月11日,MiNK Therapeutics(NASDAQ: INKT)宣布其异体iNKT细胞疗法agenT-797在治疗转移性睾丸癌和胃癌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个案报告发表于《Oncogene》(Nature子刊)。这一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公司股价单日暴涨730%,盘中最高涨幅达837%,市值从约0.31亿美元跃升至约2.6亿美元,单日成交量约4300万股(约为三个月均值的数百倍),收盘价为64.17美元。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对细胞疗法的高度期待,也凸显了agenT-797在免疫治疗耐药实体瘤中的潜在价值。(数据来源:MiNK公司新闻稿、Yahoo Finance,2025-07-11)
MiNK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不变性天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的异体细胞疗法。公司专注于利用iNKT细胞的独特免疫调节功能,针对实体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适应症。iNKT细胞是一种罕见但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类型,能够同时发挥直接杀伤肿瘤和调节免疫微环境的双重作用。公司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扩增技术,开发出异体iNKT细胞疗法,旨在解决传统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局限性。(来源:MiNK官网和投资者报告,2025 Q1)
这次股价暴涨反映了投资者对两个稀缺价值的认可:首先,这是全球首例报道的iNKT疗法在实体瘤中实现完全缓解的个案,填补了细胞治疗领域的关键空白;其次,现货型异体疗法的产业化优势——冻存制剂即取即用(对比传统自体CAR-T需定制3-6周),且在-80℃条件下活性维持≥24个月。年产能超10,000剂,成本为传统CAR-T的1/5。(来源:MiNK GMP生产报告,2025)
MiNK 2025年2月启动II期胃癌试验(NCT06251973),探索联合双抗(botensilimab/balstilimab),2025年7月新一代CAR-iNKT管线(靶向PRAME/FAP)进入临床前。
临床数据解析: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在Phase 1剂量递增试验中(N=15),agenT-797显示出初步疗效和安全性信号。一名转移性睾丸癌患者(序贯失败(非三联同时使用),患者先后接受铂类化疗、干细胞移植、抗PD-1/CTLA-4/TIGIT治疗均无效)接受单次agenT-797联合PD-1抑制剂后,PET-CT影像显示肿瘤完全消失,血清标志物(AFP/HCG)恢复正常。截至2025年6月(论文发表时),患者已维持无癌生存超2年。(来源:《Oncogene》2025;注:TIGIT抑制剂在睾丸癌的应用基于2024-2025临床试验扩展,如NCT04592211)
该疗法同时在转移性胃癌中展现积极效果:在小样本组中,单次输注后肿瘤缩小约42%(per RECIST 1.1标准,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9个月(对比传统化疗的3-5个月中位PFS)。(来源:MiNK ASCO 2025海报#4563;NCCN胃癌指南2025版)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安全性:在试验中(N=12),未发生3级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或GVHD,仅有短暂性低热(CTCAE 1级,于48小时内自愈)。这对比自体CAR-T疗法的CRS发生率(20-30%,NEJM 2023),显示出潜在优势,但需更大样本验证。(来源:MiNK技术白皮书,2025)
机制与技术壁垒:为何iNKT难以复制?
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iNKT细胞的双通路作用机制: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CD1d分子直接裂解癌细胞,同时通过CD1d识别裂解肿瘤细胞分泌IFN-γ激活T/NK细胞,抑制MDSC等免疫抑制细胞,逆转微环境、抑制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并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性。(来源:MiNK技术白皮书,2025)然而,需注意CD1d表达在实体瘤中的局限性(阳性率20-50%,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2024),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
MiNK的技术护城河进一步强化其竞争力:
·细胞来源稀缺:健康供体中iNKT占比<0.1%(对比常规T细胞>60%)。
·扩增工艺:MiNK专利培养基实现百亿级扩增(对比竞品<10亿级)。
·现货优势:对比Allogene的AlloCAR-T(72小时制备),agenT-797的冻存模式更易规模化。
MiNK正在积极寻求与制药公司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以加速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来源:公司公告,2025)
谁能复制MiNK奇迹?国内布局概览
在中国,异体iNKT细胞疗法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由初创企业和学术机构推动,尚未有产品进入CAR-iNKT临床阶段。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代表性进展(来源:ClinicalTrials.gov、NMPA数据库、会议摘要,2025):
1.北京基因启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平台:全球首家开发iNKT细胞系列管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NKT细胞超量扩增平台,突破性解决异体细胞规模化生产难题。
核心产品:GKL-006Allo注射液
o适应症: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2023年获批临床)、肝癌术后预防复发(2024年)、晚期胰腺癌(2024年),以及实体瘤(2025年6月IND获受理)。
o临床进展:国内首个进入注册性临床的异体通用现货型iNKT细胞产品,覆盖肝癌、胰腺癌等高发实体瘤。
2.上药生物治疗 & 复旦大学:CAR-iNKT疗法的国内领跑者
技术突破与亮相:AXL-CAR-iNKT细胞疗法
核心机制:靶点:AXL(在三阴乳腺癌、肺癌中高表达,促进转移和耐药);设计:在iNKT细胞上嵌合AXL-CAR,增强肿瘤靶向性
数据亮点(2024 AACR壁报#LB172):
o三阴乳腺癌模型:CAR-iNKT组肿瘤完全消退率70%;
o肺癌模型:显著抑制转移灶形成(转移结节减少82%);
o安全性:未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或脱靶毒性。
学术背书:朱棣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预研论文(2023)证实:"iNKT细胞联合CAR工程可克服实体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3.科霸生物(与澳大利亚Arovella合作)
合作方向:开发全球首款靶向Claudin 18.2的CAR-iNKT疗法,利用单抗序列增强靶向性。
进展:尚处临床前阶段,未披露国内试验计划。
结束语
MiNK Therapeutics的agenT-797通过iNKT双通路机制,为耐药实体瘤提供了新路径:在睾丸癌中实现完全缓解(CR),在胃癌中延长PFS,同时展现良好安全性。其“即用型”模式凸显产业潜力。在中国市场,基因启明生物已推进异体iNKT疗法进入肝癌注册临床,上药生物与复旦大学则专注于CAR-iNKT的工程化探索。这些进展共同表明,异体iNKT技术正在成为实体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