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雅栀
美国商务部14日宣布启动两项调查,包括针对无人机系统及其零部件的专项审查,以及对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的关键材料多晶硅及其衍生品的国家安全调查。路透社、彭博社等多家外媒称,此次调查可能为对这些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铺路。
这些调查根据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发起。综合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报道,此次调查已于7月1日启动,但此前未公开披露。根据法律,美国商务部长将在270天内提交调查结果。美国政府将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8月6日。一旦调查认定相关进口商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有权对其征收额外关税。
彭博社称,特朗普已经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宣布对包括铜和药品在内的其他进口商品展开调查,并依据该条款对钢铁和铝征收了关税。这些措施与特朗普近日逐一宣布针对不同国家的关税是相互独立的。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就无人机来说,美方已将其供应链国产化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然而,美国实现无人机供应链本土化的难度较大,如果持续推进这一进程,必然导致全球无人机供应链的紊乱。对美国自身而言影响也较大,最终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即使实现本土化,也难以高效生产出高质量的无人机;二是将无人机武器化或安全化,但最终美国国内既缺乏合格的技术人员,也缺乏相关技术。
美商务部未明确表示最新调查针对哪些国家的商品。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在多晶硅和其他太阳能相关技术以及商用无人机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研究公司“无人机行业洞察”的数据显示,中国生产了全球70%到80%的商用无人机,并在关键要素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日本经济新闻》称,在多晶硅领域,中国企业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八成。
2024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提高自中国进口的某些硅片和多晶硅关税税率至50%。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表示正在考虑制定新规则,对中国无人机实施限制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在美国境内使用。6月,特朗普签署了多项行政令,明确指示商务部展开调查,“确保美国无人机供应链不受外国控制或利用”。
李海东表示,美国在对华关税和贸易战中,试图更具针对性,不只在技术范围上广泛打击,还越来越聚焦于特定领域,试图通过破坏性的调查和处理对中国施加压力。
香港《南华早报》6日报道称,业内人士和分析师都表示,中国在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使得美国很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至少目前来看仍是如此”。“无人机行业洞察”表示,即使是中国以外的无人机公司,也依赖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零部件。
美国无人机开发训练项目公司Zephyr无人机模拟器市场协调员博·范布伦也表示,该公司服务的大多数公共安全部门客户都在使用大疆无人机,目前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生产出与之匹敌的产品。一些标榜为“美国制造”的产品,实际上也是由中国公司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