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夏日的卓资县人民法院大院内,“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标语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与庄严的法徽交相辉映,诉说着执法为民的坚定承诺。
“你好,我还有材料需要补充完善吗?”在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台前的工作人员接过当事人李先生手中的材料,目光专注而认真,逐页仔细查看。发现缺少部分材料后,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耐心引导:“您别着急,我们大厅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我带您去打印缺少的材料。”不多时,李先生便补齐了所有材料,连声道谢。
这样温暖又高效的服务场景,时常在卓资县人民法院上演,它不仅是法院诉讼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更是该院践行“全国文明单位”责任担当的有力注脚。每一次耐心细致的法律咨询服务、每一回高效便捷的立案服务、每一场温暖人心的司法调解,干警们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坚实桥梁,让司法的阳光驱散当事人心中的阴霾,用实际行动擦亮“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奋力书写司法为民的崭新篇章。
党建领航 铸魂塑形打造文明品牌
“每一个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和群众的检验。”早晨9时,卓资县人民法院党员活动室里,党员集中学习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早已成为日常。干警们围绕最新的司法案例与政策理论各抒己见,在学习中淬炼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将忠诚履职的信念深深镌刻进司法血脉。
穿过充满法治气息的文化走廊,一幅幅宣传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时刻提醒着干警们坚守法治信仰;廉政教育基地内,最新的警示教育片循环播放,以真实案例敲响廉洁自律警钟;干警阅览室内,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厚重的法律典籍与文学著作,午休时分,青年干警们总会相聚于此,或埋头研读专业书籍,或低声交流学习心得,为自己“充电蓄能”。
近年来,卓资县人民法院持续完善阅览室、荣誉室、院史馆等文化场所,还精心举办文艺晚会、朗诵比赛、读书活动等。在浓厚的文化氛围浸润下,干警们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内部刊物《卓资法苑》更是成为干警们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这里既有对业务难题的深入探讨,也有充满诗意的文学创作,全方位展现了法院人刚柔并济的精神风貌。
司法为民 公正高效夯实文明根基
“以前打官司要跑几十里山路,现在法官主动上门,真是太方便了!”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卓资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肩扛法徽、手提卷宗跋山涉水,将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炕头灶边,成为当地村民眼中的“流动风景线”。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人白某某突发脑溢血行动不便,法官果断将庭审现场“搬”至其家中。简陋的农家小院里,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原被告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达成还款协议。
除了巡回审判,卓资县人民法院还深化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出“卓执154+”新型执行模式,用实际行动守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践行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在一桩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与“协执员”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的同时,了解到被执行人面临经济困难与生活失意的双重压力。秉持人性化执法理念,他们多次与双方耐心沟通协调,结合法理与情理,反复进行说理释法。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创新工作模式是执行经验的总结,兑现胜诉权益是执行工作的使命。”卓资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温海军表示,法院将紧紧围绕“案结事了”的工作目标,以“强化联动共治,深化执源治理”为抓手,持续发扬“卓执”品格,总结“卓执”经验,创新“卓执”模式,通过胜诉权益的兑现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擦亮“卓执”品牌。
从文化长廊的思想浸润到巡回审判的山间小路,从诉讼服务的窗口微笑到执行攻坚的深夜灯火……卓资县人民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用公平正义的标尺丈量每一份民生期待。
卓资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夏茂林表示,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卓资县人民法院将以获“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继续深化司法为民理念,把文明创建融入审判执行、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司法温度。(记者 王锦鹏)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