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创始人
2025-07-16 10:47:55
0

  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迎来验收时刻——

  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7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工作情况。自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这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今年迎来了验收时刻。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中,有71%留在了本领域企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哪些成效?校企联合如何破局?下一步,改革又将如何深化?

  顶层设计

  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这些都孕育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土壤。但同时,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工科理科化”的老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破局。

  “3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与各部门紧密协同,瞄准产教融合这一核心任务,将校企联合培养贯穿始终,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强化校企接续培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表示,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3年来,高水平大学联合一流企业共建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高校、企业、国家实验室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这些改革打破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模式,构成了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体系。

  再造校企协同培养流程。改革构建了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新机制,并在企业课题库、双导师队伍等7个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制工作指南。

  重塑自主培养核心能力。一是建课程,聚焦18个关键领域,校企协同建设201门“高阶性、前沿性、交叉性、挑战度”的核心课程。二是抓导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聘任校企导师2.32万名,其中企业导师1.25万名、一线总师2091名。三是选课题,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作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四是强实践,校企联合建成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为工程硕博士在真实环境中开展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重建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法律上,新实施的学位法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两者均可作为专业学位硕博士申请学位答辩的基本内容。制度上,发布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实施上,有关高校制定相应实施细则。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推动校企协同开展接续培养。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各单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衔接有效机制,推动工程硕博士学位与职业资格、职称评定挂钩,取得良好成效。

  校企创新

  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关键环节

  3年来,高校、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中国卓越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课题从何而来?中国电科研究生院(党校)、中国电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部副主任易勇介绍,集团公司依托在研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每位工程硕博士至少配备1项科研课题。

  如何提升项目匹配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企校师生”四方匹配,企校双导师前置参与招生,确保招生面试时“企业出完题、校方揭好榜、学生选对题”,实现招生面试与构建实践培养联合体同步。

  如何避免校企“各管一段”?北方华创招聘调配部总监王松涛介绍,早在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时,企业导师就已就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与高校共同开设研究生课程。在科研实践环节,将联合培养学生纳入北方华创应届生培养专项,对行业背景、基础技能等进行全方位赋能。

  与此同时,天津大学遴选首批10项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示范精品项目,推动学位授予标准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升级的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绑定;浙江大学率先打破传统工程师职称评审对工作年限、业绩、论文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出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已有1310位研究生毕业同时获得工程师职称证书;同济大学以“需求导向、培养匹配、校企联动、动态调整”为原则建设企业课题库,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

  未来方向

  机制化、常态化、国际化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交出亮眼答卷。郝彤亮介绍,下一步,要重点考虑如何以标准建设为统领,推动实现机制化、常态化、国际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如何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组织体系的机制化建设?郝彤亮透露,下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根据标准要求,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完善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引领带动更多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建立多级联动、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培养新体系。

  一项改革专项试点,如何推广为常态化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郝彤亮表示,教育部将加大培养改革的推广力度,让产教融合培养从小范围的试点探索转变为人才培养大范围的共识行动。

  一是向所有工程硕博士推广。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二是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找准各领域产教融合培养结合点,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精准对接。

  如何塑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郝彤亮介绍,教育部将推动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出海”,加快推动工程教育标准国际互认,为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欧媚 林焕新

原标题: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杨钿甜母亲朋友说耳环100多... #黄杨钿甜母亲回应耳环价格#【#黄杨钿甜母亲朋友说耳环100多元#】“耳环是朋友送的小饰品,大概几百...
奕东电子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 7月16日,奕东电子(301123)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
倪萍说4个姐姐好像年轻的自己 #倪萍说不配辣评姐姐当家#【#倪萍说4个姐姐好像年轻的自己#】国内首档熟龄女性观察类真人秀《姐姐当家...
*ST广道:公司将就股票交易异... *ST广道(维权)7月16日公告,鉴于近期股价波动较大,投资者较为关注,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
乘联分会:7月前两周全国乘用车... 7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