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警察网)
转自:中国警察网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持续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以提升一线民警执法能力为重点,以“复盘一案、预警一线、治理一片”为导向,以推动执法培训日常化、机制化、实战化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深度剖析典型案例,切实让执法一线民警“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线与风险治理线,将“预警前置、治理下沉”理念融入每一起案件办理。
提升执法专业能力
轻伤害案件是公安基层所队最常见的一种案件类型。针对此类案件的定性、电子证据效力认定、行政刑事衔接等问题,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组织召开“法治大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对已掌握的证据、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有效破解执法难题。
目前,这样的“法治大讨论”在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机关已成为常态。他们通过梳理典型案例,定期组织各警种部门、基层所队负责同志、一线执法民警,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围绕案件办理过程中处置程序是否规范合理、法条引用是否精准正确等内容,要求民警参与、学习。
与此同时,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建立典型案例库,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标准、量罚尺度进行梳理对比,统一执法尺度,最大限度减少“同案不同罚”现象,切实提升执法公信力。他们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出台及司法解释动态,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解读,确保执法实践紧跟法治前沿;开展执法用语专项培训与考核,确保从接处警、现场询问、权利义务告知到处罚决定送达,全程用语规范、严谨、文明,体现执法权威与人文关怀。
开展实战导向培训
基层派出所民警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警务工作纷繁复杂,特别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等,以及群众之间容易发生的轻伤害案件,极大考验一线民警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妥善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组织民警主动靠前指导,全流程为案件侦办提供执法指导和法律支持。
今年,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垦区公安局迎宾派出所受理一起轻伤害案时,办案民警对于当事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有不同意见。
对此,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组织民警下沉派出所,针对案件办理难点开展“一对一”法律指导,全面梳理案件线索,分析研究案件性质,明确证据收集标准、伤情认定要点,从法律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侦查取证建议;统一办案尺度,就证据收集、固定、保存等方面进行指导,实时解答执法疑问,快速解决程序适用、法律定性等问题,确保所有证据都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在此基础上,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持续聚焦一线常见案件、新型复杂案件,明确法律适用要点、证据标准、程序要求及风险防控。他们开展实战导向培训,对标法治公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快速找到关键点、突破点、落脚点;将实战实训融入基层一线真实执法过程,以“点穴式”的针对性指导,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织密执法监督网络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紧扣法治公安建设核心任务,持续聚焦一线执法监督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坚持“行政管理+内部监督”双轮驱动,切实织密织牢覆盖全警、贯穿执法全过程的监督网络。他们持续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实现对案件受理、流转、办理、监督、考评、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的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监督管理,确保案件在法定时限内规范高效运行。
今年1月,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受伤和两车不同程度受损,办案民警坚持“办案+释法”并行,主动联系嫌疑人及受害方家属,召开证据说明会3次,释明法律程序及赔偿标准,积极疏导、调解,最终促成民事赔偿协议达成,确保顺利移送起诉。
在这起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单位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方向明确、重点清晰、公开透明,使案件处理结果更具说服力。其间,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法制、督察等部门协同联动,履行案件审核职责,通过网上巡查、实地检查、案卷评查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滚动式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全过程规范性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