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P饮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丨黎晓
16年前,当西班牙公司Hiperbaric在中国安装第一台HPP设备时,或许预料不到这项“冷杀菌”技术将如何影响中国饮品市场的格局。
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指的是一种超高压处理技术,最初主要用于果酱、肉制品等食品加工领域,后逐渐扩展至冷压鲜榨果蔬汁的生产。但HPP果蔬汁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售价高昂,小小一瓶300ml的饮品,可以卖到50元,因此只在部分高端酒店和私域渠道有售,与大众消费者无缘。
但如今,HPP饮品已经基本完成了从高端小众到大众亲民的蜕变,曾经的“果汁界爱马仕”变成了盒马货架上触手可及的日常消费品。
HPP饮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不开盒马的推动。
2022年,盒马上线的HPP红心苹果汁成为现象级爆款,不仅推动HPP果汁进入大众视野,也推高了HPP鲜饮市场的热度。根据《2024年头豹词条报告》,2022年-2023年,HPP红心苹果汁行业市场规模由0.08亿元增长至1.29亿元。
2024年,盒马将HPP工艺延伸至冷萃茶,近期又聚焦药食同源成分,推出Shot系列的姜黄柠檬饮,一次次拓展HPP工艺和市场的边界,形成了从果汁到功能性饮品的进阶式产品矩阵。
而HPP饮品的成功,也再一次验证了盒马成立10年来摸索出的,以需求为导向,由产品研发作引领,发挥供应链和大数据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创新方法论。
从果蔬汁到Shot,HPP工艺解锁货架
2022年,盒马上线的HPP红心苹果汁,在果汁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评如潮,连盒马也始料未及。念念不忘的消费者们甚至一直惦记到了次年,红心苹果上市的季节一到,小红书和微博上就挤满了评论和晒图贴。
有人感慨:“好消息是(盒马红心苹果汁)回归了,坏消息是限购两瓶。”
这一年,红心苹果汁销量同比暴涨400%,5个多月内两次售罄断货,盒马线上线下平台创下单日销售破百万的记录。
作为主原料的红心苹果,吃起来肉质发柴,口感偏酸,摆在货架上根本无人问津,为何变身果汁后不仅身价倍增,还成为备受瞩目的大爆款?
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HPP工艺。苹果作为一种热敏水果,一旦高温加热,营养、色泽、口感都会改变,而HPP工艺是用鲜果冷榨,利用高压杀菌,不仅能有效延长保质期,还能最大程度保留果蔬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二是复合配方。新鲜的红心苹果用HPP工艺榨成汁后,色泽鲜亮,风味独特,但仍旧偏酸,盒马为它搭配了甜度更高的富士苹果,最终达到了令人回味的黄金酸甜比。
红心苹果汁一炮而红之后,盒马洞察到了HPP果汁在零售市场的机会和潜力,通过工艺升级、商品研发、原料打磨,持续丰富HPP系列果蔬汁产品线,先后推出了特小凤西瓜汁、苦瓜不苦复合果蔬汁、冰淇淋流星蜜瓜汁等多款果蔬汁商品,逐渐打开了消费者对HPP果汁的认知度。
据盒马采购向雪豹财经社透露,目前HPP饮品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盒马冷藏饮品的四成左右。
2024年,无糖茶饮凭借“0糖0脂0添加”的健康属性持续俘获年轻人,为了做出更好喝的瓶装茶,盒马在这一年冬天将HPP工艺应用于无糖茶饮,先后上架了HPP冷萃金骏眉红茶、HPP冷萃白芽奇兰乌龙茶,以及新品HPP冷萃针王茉莉花茶。
冷萃茶的原料更考究,只使用原叶,而不用茶根。HPP工艺的冷萃过程会在保留茶叶原有香气的同时,减少苦味。据盒马内部人士透露,冷萃茶上线后的季度销量已实现翻倍增长。
而继HPP果蔬汁、冷萃茶之后,盒马持续拓宽HPP工艺的边界,又推出了功能性Shot系列产品。
Shot,原本是酒文化中的一个量词,指可以“一口闷”的小杯烈酒,近年来拓展了更丰富的内涵。
在健康消费的大趋势下,药食同源概念产品火遍全球,在日本等海外市场,催生出被称为“白人中药”的Shot型小容量高浓缩功能型果汁。Shot能以极小容量承载足够的有效成分(如姜辣素、姜黄素),满足当下人们对精准摄入、高效利用的极致追求,同时摆脱了人们对传统大瓶功能饮料糖分、添加剂的健康疑虑,很快受到一众年轻人的青睐。
洞察到这一趋势,盒马将HPP工艺再次运用到Shot饮品的开发上,凭借良好的果蔬汁基础,于今年上线了新鲜姜黄、生姜、柠檬等原料榨汁而成的HPP姜黄柠檬饮。盒马内部数据显示,HPP姜黄柠檬饮的复购率已经冲到了冷藏饮品复购榜的首位。
至此,盒马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消费趋势的敏感捕捉,在产品创新-市场反馈-需求验证-动态调整的循环中,持续拓宽HPP工艺的应用边界和消费场景,打造了HPP进阶式产品矩阵,盒马自身也成为HPP饮品这一细分赛道的行业标杆。
“果汁界的爱马仕”变身亲民饮品
2022年,盒马的红心苹果汁刚刚上市时,750ml售价是36.8元。到了2024年,这个价格已降至29.9元;同样,大红西瓜汁也从刚上市时的24.9元每瓶降至现在的19.9元。
这样的价格降幅还不是最大的。作为国内第一批引入HPP工艺生产冷压鲜榨果蔬汁的厂商,维果清早期的果蔬汁定价一度达到50元一瓶,且容量大多只有300ml,产品专供万豪、香格里拉等高端奢华酒店。如今在盒马上市的维果清果蔬汁价格,相较于之前接近腰斩。
不可否认,HPP果蔬汁最初的高定价有工艺的因素。
HPP技术利用高压杀菌,压力一般在400-600兆帕之间。据盒马透露,目前盒马定制的果汁,技术标准都达到了600兆帕。
600兆帕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将一辆小型轿车的重量,压在四分之一枚硬币上 ,或者6头成年大象站在一个人的指甲盖上。
工艺对机器设备和生产环境的要求,让HPP果蔬汁的生产门槛高于NFC、FC等果汁产品,同时,HPP产品需要生产、运输、存储、终端零售全程冷链,进一步抬高了成本。加之产品保质期短,渠道压力大,从订货精准度、仓储周转率到终端销售,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造成损耗率攀升。
但导致高定价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需求基数小,成本无法摊薄,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这使得HPP饮品陷入了高成本-高定价-低需求-成本居高不下的死胡同,也是早期一些HPP果蔬汁品牌创立多年解不开的死结。
直到盒马结合研发、供应链和渠道优势,帮HPP果汁打开大众市场,才终于打破了这个循环。
“主要还是规模降本。”在被问及自营HPP果蔬汁价格下降的根本性原因时,盒马冷藏饮品负责人告诉雪豹财经社,“随着盒马门店数的增加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扩大,单次产量增加,单位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还有物流降本,送一车和送五车的成本也不一样。”
该负责人解释:“目前HPP饮品的原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成本短期内无法降低,盒马主要通过生产物流效率的提升来降本。”
这一降本逻辑同样适用于维果清。在借助盒马走入零售市场、打开销路后,维果清上游的生产成本逐步下降。目前,盒马渠道的商品占维果清一条产线产能的50%以上。与盒马合作推出的定制类商品,由于接入了盒马的供应链和冷链物流网络,成本结构也较之前更为优化。
价格持续下调的HPP饮品,一步步走近普罗大众,不再是一副高攀不起的模样,口味上也快速迭代、大胆推新。
2024年,盒马与维果清的合作深入到供应链层面,推出了该模式下的首款商品——HPP流星蜜瓜汁。由于采用了熟度较高的蜜瓜,首批成品甜度过高,随后,该产品改用挂果天数更少、熟度稍低的蜜瓜,调配出了更适合大众口味的甜度。
前端生鲜供应链与中游生产加工、渠道终端销售的联动,建立起一条快速反馈、灵活调整的通道,让HPP饮品走下云端后,落地为普通消费者的尝鲜、复购单品。
HPP重塑产业价值链
在HPP饮品广泛进入零售市场之前,果汁市场疲弱已久。欧睿数据表示,2015-2020年果汁整体销售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
但需求始终存在。HPP工艺的升级唤醒了品类的生机,以盒马为代表的供给方通过规模降本又释放了被价格压抑的需求,正推动HPP鲜饮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通道。Market Research Future在报告中预测,HPP果蔬汁未来五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是增长最快的饮品之一。
如今,HPP果蔬汁频频登上各个新零售渠道的新品畅销榜、爆款榜,从盒马爆款变为了行业标配,供给端产能也在逐渐扩大。头部厂商维果清,已于2024年启动新一轮扩建计划。新工厂占地面积将扩大至4万平方米,日均产能预计提升至200吨。
源头产地的果农们也在从这场产业升级中获益。
盒马的红心苹果汁爆火之前,新疆阿克苏产地的红心苹果长期滞销,部分果农甚至计划毁树转产。红心苹果的挂果周期长达5年,现如今,阿克苏的果农们重新扩种的红心苹果树已经长到了第4年,未来随着红心苹果汁的产能提升,果农们也收益可期。
同样,东台特小凤的瓜农们也无需再为西瓜滞销烦恼,HPP工艺让西瓜这种热敏水果有了榨汁销售的新通路。
至此,HPP工艺从乏人问津到成为行业热点,自媒体博主们自发安利,已然经历了一场需求驱动下,新零售平台和厂商联手完成的产业价值链重构。
与气泡水、无糖茶、养生水等品类的创新不同,HPP工艺的升级已覆盖果蔬汁、无糖茶、功能饮品等多品类,创新的延展性更强、空间更广。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饮品的判断标准开始从糖分、卡路里等单一指标升级为对工艺、营养成分、功效等综合因素的理性判断,HPP饮品的优势,或改变瓶装即饮产品的结构,并对相关品类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影响。
从产品创新到产业赋能,在饮品行业的内卷战争中,盒马凭借前瞻布局、创新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在HPP饮品赛道已经领先一个身位。作为产业价值链的重构者,盒马也开辟出一条创新驱动增长的新航道。
拉长时间线来看,HPP产品的创新其实也是盒马成立10周年以来商品创新的缩影: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为原点,通过产品研发解决痛点,深耕自有品牌阵地,蹚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进而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大道至简,或许从来没有真正的“爆款方法论”,只有俯下身来的专注和实干。
封面来源丨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