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邯山区春风园口袋公园。 市城管执法局供图本报记者 常雪平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即日起,本报推出“决战决胜‘十四五’”专栏,聚焦我市各地各部门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文化发展、城乡面貌、全域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通过小切口、小角度,深入挖掘典型案例、生动故事,展示“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就。敬请关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城市肌理到生活细节,邯郸正以空间焕新重塑幸福底色。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规划引领、民生优先、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文化传承、绿色发展、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从提升居住品质、完善公共设施、盘活低效资产、传承历史文化、优化开放空间、整治市容市貌等六个方面,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从里外焕新的家,到门前新铺的路、街角遇见的绿,再到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的街巷,一处处可感可见的蜕变,正勾勒出一幅城市向新、生活更美的幸福画卷。
公共空间华丽蝶变
城市的温度与品位,悄然藏在那些零散分布的空间褶皱里,藏在人们柴米油盐的日常肌理中。
在城市发展布局中,部分缺乏合理规划利用的“剩余边角”,很容易就会沦为城市的“灰色地带”,有的杂草丛生,有的垃圾堆积,有的被遗忘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等城市零碎空间,采取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空地补绿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