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来说是个挑战。在夏季究竟该如何科学、安全运动,多位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漓提示:“补充水分、散热降温、控制时间,是运动中三项需特别注意的保护措施。”
在三项保护措施中,“补水”是人在高温天气下运动时最重要的一环。张漓建议,运动爱好者可以从运动开始,每10分钟到15分钟,喝100毫升到200毫升的水,同时应注意饮水的温度适宜,10到20摄氏度的凉水,既不至于让毛细血管快速收缩,还能保证有一定血液接触到对应的温度,进而达到相对快的降温效果,“运动前中后期都要补水,不要只喝纯水,低渗或等渗的糖盐水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用不到1%的盐,再加不超过5%的葡萄糖来配糖盐水,既给身体补充一定的盐分,又给身体补充一定的能量。”
对于人在高温天气下运动后,如何从紧张的精神状态下科学、快速地降温,张漓对“是否可以进行冷水浴”做出解释,运动爱好者可以在能适应的低温和觉得比较舒服的高温之间淋浴五六个循环,由此比较快地让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然后进入恢复状态。“每个人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不同,冷热水浴虽然是有效的降温方法,但是否适合自身还需谨慎选择。”
此外,在运动后要给身体留下足够的修复时间,因此要控制好运动时间——高温天气下的锻炼时长最多不超过两小时,1至1.5个小时相对更好,“人的竞技能力获得一方面是在训练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在恢复过程中。要设置适宜的运动规划,训练的时候状态是往下走的,恢复的时候状态往上走,恢复做得越好,从每次训练当中获得的收获就越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李友山从中医角度给夏季运动的人们提出建议。“运动时应避免大量出汗导致损耗阳气。”李友山说,出汗是我们人体自然调节体温的一个方式,消耗的是水分和电解质,对脂肪其实并没有消耗,运动后通过补水,体重自然就会恢复。如果为了减肥而刻意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容易出现“气随津脱”,比如乏力、懒言、心慌等气虚的症状,对身体十分不利。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会有所增加,此时运动需要格外关注运动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建议,夏天老年人要保持足够的睡眠,中午适当休息,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为宜。“每天要保持适量运动,最好在早晚气温较适宜的时间进行,运动的形式以太极拳、八段锦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为宜,不要过度出汗,以微出汗为度,或者心率不要超过每分钟110次。”吉训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