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万玲/文 杨紫韬 喻云亮/图
2025年7月15日,“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进入第二天。来自多国的外媒嘉宾先后探访南昌市规划展示中心、江西省博物馆、南昌高新区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艾溪湖湿地公园,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多维度,全方位感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古今交融里的城市密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南昌市规划展示中心的互动体验区,来自阿根廷的外媒嘉宾费尔南多·卡斯特罗对着屏幕吟诵起《滕王阁序》里的名句。通过AR技术,他的影像化身为“洋王勃”,与虚拟场景中的滕王阁相映成趣。“一秒穿越千年,这种体验太奇妙了!”卡斯特罗说,科技让古老的文化有了新的表达。
漫步展示中心,巨大的动态沙盘上,赣江穿城而过,滕王阁与摩天大楼交相辉映,直观呈现南昌从历史古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嘉宾们指尖轻触互动屏幕,城市路网的扩张、生态绿地的延伸、产业园区的崛起便在光影中流转。
青铜器的纹饰诉说着商周的礼乐,青花瓷的釉色晕染着宋元的雅致。在江西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外媒嘉宾们沿着“赣鄱千年”展线缓缓前行,在文物的静默叙事中,触摸长江文明的脉动。
“这些瓷器的工艺精度,即便放在今天也令人叹服。”陶瓷馆内,阿曼记者协会南巴提奈省负责人阿卜杜拉·卢瓦西凝视着一件宋代吉州窑黑釉盏。他注意到,从古朴的青瓷到绚丽的彩瓷,展品既延续着传统技艺,又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创新。“这就是文明的生命力——在传承中不断生长。”
科技创新的“南昌力量”
“戴上这个头盔,骑行时能导航、接电话,还能语音交互。”在南昌高新区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外媒嘉宾们饶有兴致地体验着一款“外卖员头盔”。这款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头盔,通过智能光影技术实现多重功能,让现场记者们啧啧称奇。
在晶能光电的展厅,外媒嘉宾详细了解了硅衬底LED技术这项“中国智造”如何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优势走向全球市场,为世界带去更绿色的照明方案。围绕科技创新主题,嘉宾们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墨西哥头版俱乐部主席维吉里奥·阿德里安·阿里亚斯兼具媒体人与经济学家身份,曾撰写研究中国科技发展的论文。“中国和墨西哥友谊源远流长,希望南昌能与墨西哥在农产品生产、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强交流。”他坦言,今天的参观让他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担当。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快看,它们过来了!”艾溪湖湿地森林公园的天鹅湖畔,外媒嘉宾们化身“临时饲养员”,手持饲料吸引天鹅,水中锦鲤自在游弋。
阿根廷《关键中国》门户网站新闻总监莉迪亚·伊尔玛·法卡莱蹲下身,用手机记录下天鹅展翅的瞬间。沿着木栈道漫步,绿树倒映湖水之中,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湿地相映成趣。“保护与发展不是对立的,南昌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埃及国有媒体管理委员会记者加马尔·埃尔赛得感慨,这种“让城市融入自然”的理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借鉴。
从规划展示中心的古今交融到晶能光电的前沿科技,从博物馆的文物史诗到艾溪湖的生态画卷,南昌的一天采风之旅,让外媒嘉宾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中国——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有蓬勃的创新活力,更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下一篇:举办篝火晚会 推出门票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