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7月15日,记者从贵阳市林业局获悉,贵阳贵安通过多项举措推进阿哈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致力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民共享的生态绿意空间,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湿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精准调查方面,市林业局围绕植物、鸟类等20多个学科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面摸清阿哈湖区域生物资源家底。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拥有556种陆生种子植物、247种鸟类、34种兽类、13种两栖动物、16种爬行动物、24种鱼类、127种昆虫、55种蛛形纲以及15种浮游动物。
在生境监测方面,市林业局与省生物研究所紧密合作,围绕水环境、植物、鸟类等专题,每年开展省重要湿地动态监测评价工作,实时掌握生物栖息地的生境动态变化情况。同时,积极采取人工清除、生物防治等方式,有效遏制紫茎泽兰、福寿螺等7种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此外,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防控探索实验,并成功申报防控外来生物入侵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个,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了“防护网”。
在质量提升方面,市林业局积极开展29亩喀斯特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建设,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使湿地植物种类由初期栽植的35种自然演替成111种,吸引了白鹭、池鹭等43种鸟类和19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在此栖息,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显著提升。此外,还安装了310个人工巢箱,有效改善鸟类的繁殖生境,使大山雀、绿背山雀等30余种森林益鸟数量明显增加。通过栽植5178株苗木,抚育3300余株,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改造绿化面积25.3亩,提升森林质量198.8亩,进一步提高了栖息地的异质性,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空间,打造了生物的“宜居地”。
在科普转化方面,市林业局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普转化,向访客全方位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共出版科普书籍和图册10余本,研发湿地特色课程15套。利用常见动植物制作了80张鸟类、149张植物科普牌,建成科普宣教长廊。以“大美阿哈,相伴筑城”为主题,精心建设了湿地科普宣教馆,积极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目前已举办60余期、400余场,特色自然教育课堂200多场,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此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主题活动100余场,受众群众超过7万人,有力地传播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正能量”。
下一步,贵阳贵安将继续加大阿哈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阳贡献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
(《贵阳多举措 推动阿哈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乌克兰:抓获6名俄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