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陆志松
青翠的秧苗连片成畦,怒放的紫薇点缀村道,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盛夏时节,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比平时多了几分宁静,微风掠过村委会门前的小河,荡漾起一片波光粼粼。
沈家墩村于1999年就在全国首创“定量不定位、定权不定地”的“股票田”。20多年来,该村通过道路命名创新、婚俗改革深化、文明积分推广等举措,探索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以前亲戚串门常走错路,现在导航直接就能到我家!”村民梅金根笑着说。2016年沈家墩村整村搬迁至“九百亩”集聚区,400余户村民入住统一规划的联排别墅,传统以地标认路的方式失效,快递配送、亲友走访屡屡受阻。村里召开党员干部小组长座谈会,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变为12条村道名称,解决了“有路无名”的治理难题。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梅豪炜告诉记者,该方案既解决实际困难,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如今这些路名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村民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去年女儿出嫁,按村里标准办酒省了3万多元。”村民老姚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此前村里攀比风盛行,特别是遇到红白喜事,既浪费钱财,风气又不好。
村里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文明菜单”,把红白喜事文明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出台相关奖惩考核制度,制定文明节俭办理婚事参考标准,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入户宣传,并对在文化礼堂举办的宴席开展督察。同时,村干部、党员带头从简操办婚丧事宜,3年来简办红白喜事达百余场,村庄的文明新风得到有效提升。
近年来,沈家墩村还创新推出“文明积分”制度,将环境卫生、家风建设等纳入考评,获得三星、四星、五星的农户,可分别获得相应的文明积分。这些积分,除了自主兑换对应生活用品外,年度积分超过60分的,村里还会提供上门慰问、免费理发,为60周岁以上村民赠送生日蛋糕等服务。
此外,还设置了年度“优秀党员”“文明家庭”“最美沈家墩人”等活动,3年来已有18户农户获评,在全村营造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去年,该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
“我们要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梅豪炜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党群凝聚力,开发农耕研学路线,推动文明创建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让村民深刻体会文明乡风带来的“看得见的风景、摸得着的实惠、品得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