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特约撰稿人 绿茶
本周读完《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接着读了《陆游的乡村世界》,借着陆游的视角,观察浙东地区的南宋乡村生活,颇有收获。
4月15日 乙巳三月十八
马培杰老师赐赠《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合订本,一册在手,全年尽收。合订本用原报纸重新装订成册,用出版社正规书号出版。现在订报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报纸的副刊和书评版面越发珍贵,对于喜欢《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读者,这种形式确实非常友好。我家里还存了当年自己参与编辑的《新京报书评周刊》好几箱。闲时读报,是互联网时代最开心的享受。
4月16日 乙巳三月十九
记录一下新近收到的新书:收到山东画报社于莹寄来的《钱理群访谈录》《黄子平访谈录》《陈子善访谈录》《贺桂梅访谈录》等四本;收到火与风品牌寄来沙青青的《敌友难辨:冷战谍海逸史》;收到国图社王燕来兄寄赠的《书海一勺:民国书衣300品》;入侯仁之《燕园史话》、焦雄《北京西郊宅园记》。读书越多,要读的书越多,此循环也。
4月17日 乙巳三月二十
读《书怎么读都有趣》,用书中附赠书签记录:小小的日系口袋本,带着去学校接孩子,站在门口就读完了。怎么读都有趣,作者青山南真是深得读书人之小心思,所言全中。
读《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以五位宋朝文人留下的游记、日记为基础文献,研究宋代的旅行与文化,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水路旅行。其中,陆游的《入蜀记》从江南入川,范成大的《吴船记》由川返吴,形成了长江一上一下的对应路线。再谈及宋朝对官员旅行者的诸多规定和保障等等,体现了宋朝统治的灵活和机动,当然,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和困境。
4月18日 乙巳三月廿一
继续读《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以东西走向的长江流域水路旅行为研究主体,想起段志强主讲的《白银时代旅行史》,这是南北走向,以大运河为主线的明清旅行史,异曲同工。从宋到清,旅行文化变化不大。
4月19日 乙巳三月廿二
读包伟民的《陆游的乡村世界》,借着陆游的视角,观察浙东地区的南宋乡村生活,尽管只是吉光片羽,却已是弥足珍贵。陆游的诗中记录了大量乡村生活,文学化、诗歌化后的乡村生活还有多少真实成分,姑且不去深究,但我们现在也只能借由这种描写,想象和重构那种生态了。
4月20日 乙巳三月廿三
读毕《陆游的乡村世界》,有收获,但觉得不过瘾,如果能有更横向的比较研究,把南宋时期其他士人笔下的乡村世界也呈现出来,应该能看出更立体的面貌,可惜目前没有看到类似研究,可能这项研究确实吃力不讨好,很难出成果吧。
4月21日 乙巳三月廿四
读完《行万里路》和《陆游的乡村世界》后,又把陆游的《入蜀记》拿出来重温,确实感受不一样了,总想写一篇小文记录这次小主题阅读的收获,但腾不出时间,有几个更急的活在催着我。但这么一放,估计就一去不复返了。
(《宋代的旅行与文化》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