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转自:千龙网
朝阳站交通枢纽网约车服务区引入色彩分区管理
北京站志愿服务流动车学生游、亲子游、避暑游……2025年暑运开启已有半月。持续攀升的气温挡不住出游热度,北京各大火车站的客流量始终居高不下。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走访多个火车站区发现,面对气温、客流“双高”压力,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与国铁北京局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升级举措,包括升级网约车服务区、扩大保洁服务范围、精准调控站内温度等,让旅客夏日出行变得更顺畅、更清凉。
交通接驳
网约车服务区有编码 乘客与司机“秒对接”
旅客乘火车抵达北京后,能否快速找到网约车、顺利选择排队人数最少的出租车调度站,成为体验“北京服务”的首要环节。色彩编码的精准匹配、短途业务的供需平衡、数据赋能的智能调度……在北京朝阳站,网约车服务区通过“换新升级”,使“人车匹配”效率提升了30%,让旅客进京后的“第一公里”顺畅无比。
据了解,今年暑运以来,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B2层网约车服务区日均进出车辆达3500辆,7月13日周末高峰更突破5000辆。如何实现旅客与车辆的快速匹配,成为管理方的重点课题。
7月14日下午,从沈阳返京的旅客张毅乘坐G3612次列车抵达朝阳站,在打车软件上定位时,他发现订单信息中的出发地点除了“朝阳站交通枢纽B2层”,还新增了“5号上车点”的标注。走进网约车服务区,张毅惊喜地发现这里已焕然一新:安全护栏升级为黑色,A、B两条通道分别用橙、蓝、绿三色划分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标注数字编号。“订单显示5号上车点,对应蓝色区域,找车一下子有了方向。”在理解了颜色分区的妙用后,张毅仅用几秒就找到了车辆,“色彩加编号,再加上已有的智能候车屏,找车又快又准”。
北京朝阳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安全秩序科科长曹明争介绍,此前朝阳站交通枢纽的网约车服务区已经推出了智能系统,每当有网约车驶入B2层候车区,广播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并播报车牌号,“智能候车屏”上还可以显示进站车辆的车牌号,提醒旅客准备上车。此次网约车服务区再次升级,通过色彩分区、加固护栏、完善智能寻车系统,构建起更高效的候车网络。
“我们在网约车服务区内,划分出123区(橙)、456区(蓝)、789区(绿)三大专属候车区,乘客只需在手机订单界面确认分区代码,便能如精准导航般直达对应区域。司机接单后也能迅速定位乘客,极大压缩了无效沟通与寻路时间。暑运以来,这里网约车的流动效率提升30%。”曹明争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暑运前,朝阳站交通枢纽出租车调度站试运行的“短途盘短业务”也解决了旅客短途出行难题。针对司机因短途收益低可能拒载的情况,管理方规定:载客至朝阳站方圆5公里内且返回时间在40分钟以内的出租车,凭工作人员开具的短途三联单可免排队一次。该业务自6月25日推出后,日均有120辆出租车使用短途通道,实现拒载零投诉。
除了朝阳站地区,今年暑运,北京西站地区“出租车调度小助手”小程序也持续发力。“7月14日下午5点10分,北京西站北负一西侧出租调度站显示排队人数只有2人,为4个调度站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原来,通过这个“小助手”,旅客可实时查看西站当下出站总人数、四个调度站的存车数、候车人数、队列尾端位置及分时段客流趋势,依据数据选择“存车多、候车少”的站点,避免了盲目排队。
站区服务
保洁车变流动“帮帮车” 有应急物资还免费赠饮
“您别动,我这就帮您缝好。”7月14日下午,在北京西站进站口处,旅客杨女士发现自己的衬衣纽扣脱落了。正当她犯愁时,路过的保洁员李大姐停了下来,熟练地从保洁车的“应急百宝箱”里取出针线包,帮杨女士把纽扣缝了回去。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个不足半米见方的“百宝箱”里,整齐地码放着针线包、解暑药、消毒棉片、儿童退热贴、强力胶带等10多类物品。“旅客突发需求里,衣物破损、物品固定这类小事最常见,也最影响心情。”北京西站地区保洁项目负责人叶丹介绍,暑运以来,这些针线包已经用了80多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修补的不仅是衣物,更是旅客出行的体面。”
原来,今年北京西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对站区整体保洁服务功能进行了扩展升级。暑运期间,穿梭在车站广场各区域的保洁车升级为“帮帮车”,车内不仅配备了应急物品,更将单独出行的老人、孕妇、行动不便者、携带多件大行李的旅客、神情焦虑的旅客、儿童等6类需主动关怀人群,写进了站区服务规范的“特殊旅客必帮清单”。
面对北京夏日高温天气,西站地区的保洁车还变身“移动清凉站”,装载着一桶桶新鲜熬制的菊花茶和绿豆汤,同时配备一次性纸杯,供旅客免费解暑饮用。西站南广场保洁班长冯大姐翻开服务日志,上面记录着6月以来班里新增的防暑物资使用数据:藿香正气水发放33瓶、清凉油涂抹服务62次……这些数字背后,是西站地区对高温天出行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关照。
除此之外,“帮帮车”的服务功能还扩展到遗失物品找回。“南广场进站口果皮箱旁发现身份证,如果有失主寻找,请到2号‘帮帮车’领取!”北京西站地区事务分中心业务科科长李玉洁介绍,他们将广场区域划分成网格,每台“帮帮车”对应固定网格,保洁员一旦拾获物品或接到求助,立即通过对讲系统在网格内联动协查,确保快速响应、登记、移交或归还。“我们统计过,90%的失物都在遗失点50米范围内。五一至今,这种‘网格化+流动哨’的机制,已成功归还旅客各类遗失物品97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西站地区,今年暑运期间,这样的服务还延伸至北京更多站区。在清河站地区,保洁车化身“应急帮扶车”,配备藿香正气口服液、龙虎人丹、速效救心丸等种类齐全的防暑降温和急救药品;在北京站地区,铁路进出站口、出租车调度站候车区、落客区、停车场等客流密集区域设置了7个手推式志愿服务流动车,内设轮椅、应急药箱、纸巾、一次性雨衣、针线包等物资,手推车上张贴明显志愿服务标志及可提供的服务内容,让旅客能够随时看得见、少走路、用得上。
温度调节
三重保障机制精准控温 织就盛夏“清凉保障网”
每年暑运期间,国内部分火车站都因候车大厅太热而被旅客吐槽。今年暑运,北京各大火车站同步开启了“清凉模式”,用精准调控与细致服务为旅客筑起避暑屏障。
其中,北京站地区的“清凉保障网”堪称十分精密:工作人员通过人工定时巡检与客运人员实时反馈相结合,精准捕捉室内外温度的细微变化。依据实时数据,工作人员对机组风阀、冷水阀门进行精细调节,确保每一缕清凉都能精准、均匀地送达候车室的每个角落,全力保障候车环境清凉舒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站这套“清凉方案”包含三重保障机制:室温达28℃自动启动新风置换,30分钟未达标则唤醒制冷机组;遇30℃以上高温或列车大面积晚点时,供冷与新风机组即时响应。为此,早在暑运前,北京站就已完成106台新风机组、8座核心制冷机组的全面检修,940块压力附件经专业校验复位,为稳定供冷打下基础。
除了北京站,全市其他火车站对于精准控温也各有妙招。例如,北京丰台站通过温度感应器实时监测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空调系统。北京西站服务台备齐藿香正气水、降温贴等用品,联合世纪坛医院设医疗点应对突发中暑。北京南站升级圆柱孔出风口增强风量,还在网约车等候区设置带空调的休息区……
这个炎炎夏日,火车站的“清凉网”正用科技与温度,守护着旅客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