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参加见面会的4家企业是全省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代表:珞石机器人代表工业协作领域;海尔机器人代表工业和服务领域,同时还具备全系家电应用场景;优宝特代表人形机器人领域,纽氏达特代表核心零部件领域。
文/片 孔茜 丁安顺 济宁报道
柔性协作机器人
出货量居国内首位
“珞石深耕机器人领域十年,打造了国内领先的技术平台和齐全的产品线。”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庹华表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研发与创新,现有两个系列60余款工业机器人及柔性协作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汽车、光伏、锂电、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2024年工业机器人及柔性协作机器人整机销量超8000台,位于国产机器人出货量第四位,其中柔性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
一系列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加持。企业持续实施技术创新,十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超10亿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品研发设计技术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协作机器人高动态力控技术、本体高刚性高可靠设计验证等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在国产机器人品牌中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进口品牌的技术垄断。
如今,面对AI与具身智能技术浪潮,企业更是积极布局“机器人+AI”战略,以解决“无人工厂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题为目标,大力开展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了AR人形力控关节臂、双臂机器人、轮式双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多种具身智能产品。
“我们的轮式双臂机器人,正是这一战略下的代表性成果。”庹华坦言,它通过深度融合基于场景的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具身智能技术,以及先进的大模型训练技术和智能视觉系统,具备了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在工业领域,如汽车、电子、新能源领域,它能灵活穿梭于产线,自主完成精密装配、高精度检测等复杂任务。这有效解决了传统自动化难以覆盖的柔性化、智能化需求,真正打通无人工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布局家庭机器人产业
让产品“越用越聪明”
“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主学习,‘越用越聪明’。我们做家庭机器人就是用人工智能的这个特点。”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副总裁丛大超介绍,外骨骼产品对不同用户运动姿态检测能够达到每个人的力控和运动幅度都不同,对同一用户也能够根据实时的反馈动态调整参数,真正让机器人产品“越用越聪明、越用越好用”。
这款产品的推出并非一蹴而就之事,2021年海尔集团就重点布局了家庭机器人产业。“机器人要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对应到产量上就要达到百万台的规模,这就要求机器人必须走进家庭和工厂两个最大的应用场景。”丛大超表示,在场景应用端,海尔有明显优势,一方面海尔已建成全球最智能的智慧家庭场景,机器人作为工具属性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必然会与智家大脑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建成覆盖全球的工业园区、服务网络和物流网络,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也能够率先发挥价值。
据了解,目前海尔在全球有4亿+的家庭用户,有160+的工厂和园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10万+企业。
俩月研发出“行者泰山”
创业界开发速度纪录
“基于10年的腿足式机器人技术积累,2024年初不到2个月时间开发出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创业界开发速度纪录。”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介绍说。企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腿足式仿生机器人产品开发,开发出双足、四足、六足等系列产品。
其中,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已升级至二代,集成了主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提升了人机交互能力。通过与DeepSeek梦幻联动,工作人员给人形机器人装上“智能大脑”,“行者泰山”再次“进化”。二代产品的运动能力也大幅提升,今年6月18日刚刚完成在泰山盘道的拉练测试。现场表明,在陡峭台阶、碎石路面以及湿滑岩壁等复杂场景下,“行者泰山”展示出优秀的运动性能和对于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在业界已是第一梯队水平。
“优宝特的机器人目前已应用于矿山、电力、应急救援、巡检等特种领域以及教学科研。”范永表示,依据《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企业将在生产制造领域开发适用于工厂场景的机器人,实现物料搬运、分拣、零部件组装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将机器人产品应用于智慧农业、康养陪伴、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领域。
精密行星减速机
年出货量居全国第一
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特种机器人产业链链主单位是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的对外名片。这家企业的精密行星减速机目前年出货量超70万套,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谐波减速机产能为30万套,居全国第二。
“我们是个不断创业的公司,围绕机器人关节模组、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机、协作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目前内部已经孵化15家生态企业,其中规上企业5家。”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表示,后续,纽氏达特将继续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内部创业、延链补链,争取到2035年培育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
刘奇说,下一步,纽氏达特将继续加大投入,围绕金属材料、润滑材料、内齿圈珩磨加工装备、高精度加工装配工艺等方面,形成点到面的技术突破,为国内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供应链安排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