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文化溢价变现带动文旅融合
□孙艳
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文旅融合是指文商旅体各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核心方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明确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做强引领全省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
7月11日,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指出,成都要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把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的资源优势、“万商之渊、千年商都”的品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文化创新表达的城市IP带动型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是融合的灵魂。厚植文化根脉,深挖文化底蕴,解码文化基因,激活群体记忆。“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的成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天府文化基因、千年商都底蕴是其底色和特色。将文化底色特色解码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才能直指人心,求得认同,形成需求感知。成都将天府文化基因、千年商都底蕴衍生出的大熊猫、三国文化、古蜀文化等特色文化符号连缀成线、编织成网,交会成体,赋之以魂,形成文化IP素材库,打造成都城市IP矩阵。
城市IP以资源整合的最优解带动文旅融合。一是以市场主流授权体系为基础,搭建“创作者聚集、供应链协同、跨领域合作、多渠道拓展、全维度传播”的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生态,通过生态平台链接多领域品牌方与消费者,助推成都IP影响力裂变,带动文旅融合。二是瞄准AI导游、IP动漫、智能装备等科技文创领域,以并购投资为抓手,以“需求感知—设计生成—产业生产”的链路规划建设成都文创IP产业集群,带动文旅融合。
城市IP以复合型消费生态带动文旅融合。一是推进成都文创IP官方旗舰店、主题授权店与大型连锁商超的委托销售渠道合作。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场景,与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合作,多元探索文创IP商品“电商”和“出海”,建立成都文创IP“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二是以数字化思维管理IP知识产权资产,通过社群运营实现物理空间和数字资产联动,聚焦城市IP数字化运营,以文化溢价变现带动文旅融合。
基于文化价值效用的共生性融合发展路径
第一,建构文化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旅游者追求身份认同,而文化表征身份意义,两者相互作用使文化变成旅游资源,并随时代发展,创新文化表达。在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天府成都”身后,是古蜀文明源远流长、各美其美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天府文化、古蜀文明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是对以成都为极核的四川的抽象和建构,是天府之国、千年商都、美食美景等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文化同源且资源互补的重庆与四川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具有天然的协同优势。
第二,增强文化的可参观性和展示水平。一是以博物馆旅游综合体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成都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以三星堆—金沙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为主要载体,统筹串联全域文旅资源,以文旅融合生产和联动文化空间,建构博物馆文旅综合体。二是以传统节庆或展演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非遗无界”为主题,巴蜀韵碰撞国际范,“一眼四川 半个中国”,彰显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三是以历史街区和文化场镇为载体的综合展示。街区和场镇本就源自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都是成都市井记忆与商都底蕴融通共兴的文化坚守。四是以技术手段和主题空间为载体的创造性展示。成都城市音乐厅、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东安湖体育公园(世界大运公园)等成都十大文化新地标涵盖了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的典范。
第三,推动文化旅游产品跃迁与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健全。由各文化行业构成的文化生产系统,通过文商旅体产业链式协同,建构智能响应的文化价值释放链路,集群发展、能级提升,健全成都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以“产业—场景—市场—体验”的发展逻辑促进文旅融合。
基于城市文化活力的融合发展驱动机制
文化是文旅融合最根本、最重要的驱动力,它越来越转变为一种动力源。城市文化涵盖了文化体验、文脉感知与文明互鉴的多重意蕴,是城市活力的精神驱动力。文旅融合作为城市系统工程,利益相关者都是文化的参与者、共享者——政府扮演着引导者、监管者、服务者角色,主要解决职能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企业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供给者,主要处理好理念融合、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市民是资源、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主要着力资源融合和服务融合。
文化与旅游从生产互融、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等内部动因驱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生产内容上,(非)物质生产是文化生产的基础,也是体现旅游价值的重要手段;生产空间上,文化空间叠加旅游功能,形成“1+1>2”的文旅空间。二是挖掘更为丰富的文化场景需求与更为显著的文化活力感知,聚焦创意成果转化、技术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促成技术创新引擎效应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耦合。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型文旅业态的产生,提质增效的文旅企业成为产业升级主体,以共塑文旅融合版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文化与旅游从消费需求、体系共享、创意经济等外部动因驱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价值创新扩大消费需求;二是共享供给体系、业务体系、管理体系、分销体系、监管体系等引领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三是以文化为魂,创意为翼,将创意策划作用于主题、景观、活动、空间、功能、服务等融合全链条,孕育可持续增长动力,驱动文旅深度融合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者: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