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转自:千龙网
中国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上半年经济数据新鲜出炉。据报道,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 5.5%。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国内结构性转型压力,中国以“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政策工具箱的灵活运用、产业升级的持续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步修复,共同构建了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坚实支撑。
从经济运行的全貌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增长动力呈现出多点发力的特征。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以10.2%和9.5%的增速领跑,成为工业领域的“硬核力量”。
工业领域的强劲表现,是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动力来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仅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期水平,更在诸多细分领域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亮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印证了中国产业升级战略的持续推进。
此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5%,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积极信号。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仍处于收缩区间,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2.0%,表明市场信心正在回暖。
供给侧的增长既得益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宏观政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例如对高端制造企业的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定向扶持等。
再回到需求侧来看,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层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与GDP增速保持同步。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同比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6.2%,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22.2%、11.3%。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消费已经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由此也进一步可见,未来提振经济的发力点,恰恰在于如何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从人均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数据都可以发现,中低收入群体是消费潜力的主要载体,但其收入提升空间、边际消费倾向都显著高于高收入群体,这一部分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更为强烈。
整体来说,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来看,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以上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为例,针对终端消费者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刺激了短期消费,更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形成“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也正因此,如何通过精准政策工具,在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预期将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发力点所在。
更深层次看,当居民收入提升、消费需求被激活后,从而又将倒逼供给侧优化升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势能,进而促进绿色消费、数字经济、服务新业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这种米黄色蚕茧黑色蛹 千万不要打
下一篇:3秒降3℃?“冰巾”真有这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