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石杂谈)
7月16日,再次见到公募高管大变动,明亚基金总经理丁玥和副总屠建宗因个人原因同日离职,而接管总经理的是王靖。两人任职2年就离职,且董事变更频发,凸显明亚基金管理团队的不稳定。
王靖,曾任华融证券资管部投资经理、国盛资管总部投资经理,北信瑞丰固收总监、安邦基金固收投资部副总、泰达宏利固收副总,方正富邦固收投资部总经理。
任职过的几家公募问题频发,华融证券出事,现改名叫国新证券;北信瑞丰深陷工资延迟、裁员风波;安邦基金都没建成;泰达宏利同样是高管离职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明亚基金最近频繁进行人事变更,王靖则是7月15日刚刚纳入董事会成员,丁玥则除名,2025年5月31日的时候还没有王靖的名字。而且,明亚基金1年内董事变更已超过50%。
wind数据显示,明亚基金成立于2019年2月27日,旗下有4只产品,管理规模仅有1.58亿,23年Q4时规模最大,为7亿。目前,公司只有3位基金经理,股权机构来看,公司系“个人系公募基金”,此前2023年进入的丁玥和屠建宗随即退出持股。
1)前两年基金在清盘线附近极限拉扯。从2019年成立到2020年4月才发行了第一款产品明亚价值长青,历年规模一直处于5000万的清盘线附近,最新规模更是跌至0.15亿。
作为一家公募机构,只有1只基金,在2021年赚取管理费81万,2022年57万管理费。扣除基金经理的管理费,明亚基金两年赚了不到100万。
这款基金成立5年,但换了三波基金经理。看起来个人任职回报都挺好,只有何明管理的21年回撤10%,但规模则大幅缩水,只有1500万了。
第一任基金经理李正清,正是公司实控人,目前持股46%,他曾先后任职UBS Warburg、ITG、Mapleridge Capital、凯斯博资本、Springwell Capital、涌泉资本等资管机构。
看起来李正清任职回报高达32.29%,但他管理期间业绩惨遭过山车,怎么涨上去,怎么跌下来,这就是明显的不把基民的钱当钱,收割了一大波韭菜。
2)第二任基金经理何明,管理规模大幅缩水逾70%。她管理公司所有基金,规模1.58亿,前两年业绩一直不理想,不过23年接手债基之后,业绩反而做了上来。
他曾任国投瑞银研究部研究员、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2020年7月加入明亚基金,目前是该公司研究总监。
不过,任职规模都不大,明亚中证1000,前任基金经理任职不到4个月就突然卸任,该只基金规模只剩下了1000万,23年Q4尚有1.9亿,规模缩水严重。
3)进入2023年,突然杀入多个具有固收背景的股东和基金经理。明亚价值的第三位基金经理是毛瑞翔,他2023年2月加入明亚基金,现任明亚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任职期间,业绩稳定增长,规模缩水70%。
就在2023年3月,公司引入两名新的投资者,分别是丁玥和屠建宗,两人也是固收背景实力雄厚。增资后,两人持股均是4.46%。
曾经的中金王牌分析师丁玥2022年12月才加入公司,1月就成了公司总经理。她曾在中金公司研究部工作了5年,并担任研究部副总经理。曾获国际机构投资者(大中华区)Institutional Investor-China最佳分析师(原材料行业,工业与基础设施行业)、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最佳选股分析师(地产与建筑行业)第二名。
2015年7月加入鑫元基金,当时公司没有权益团队,甫一上任,她就着手为鑫元基金搭建信用债研究体系。随后管理二级债基、招募权益研究团队,发行权益类产品,成立权益部。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2018年已经管理6只基金产品。
随后,在2023年3月屠建宗加入明亚基金,随后成为明亚基金的投资者,持股4.6%,他在4月25日担任明亚副总经理,他固收经验可谓丰富。他曾任职中金投行部固收组高级客户经理,历任天风证券债券融资业务董事总经理、北 京证券承销分公司副总经理、企业融资业 务委员会委员、东北分公司总经理。
不曾想,曾经大家都以为的救火队长丁玥和屠建宗,干了2年,也要扬手而去。大家觉着,他俩为何突然离职?是因为规模持续缩水,还是管理混乱的结果,亦或是内讧?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