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创业十年:不是逆袭,而是专注者的胜利
创始人
2025-07-16 00:04:05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朱江明可能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少说 “第一”“首个” 的创始人。

新势力用巨大投入争夺技术领先,用最早、最快、最高占领心智,充电电压从 800V、900V 到 1000V,智能辅助驾驶路线从端到端路线到 VLA (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但零跑汽车 CEO 朱江明说,零跑的智能化可能不是最领先的,制造可能也不是最先进的,因为研发要匹配战略,目前策略是跟随,目的是 “在最合适的时机,快速应用”。

合适时机指的是用户需要、技术成熟且成本可控。零跑汽车的目标是面向大众化市场,打造通用性产品,以成本定价获得竞争力——这不是汽车行业中最受瞩目、最迷人的那种方法论。

零跑此前确实不太显眼,这家公司成立 10 年来,至少前 7 年都不被看好,甚至不被关注。三年前,还有人问朱江明,零跑会不会活不过一年?

2022 年 3 月,零跑的月销量首次达到 1 万台。此后起起伏伏,2024 年进入飞涨期,连续突破 2 万台、3 万台,直到 2024 年四季度,月销首次超过 4 万台,一年卖出了近 30 万台车,成为第二家单季度盈利的新势力。2025 年,零跑连续 4 个月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月销已逼近 5 万台。

零跑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一些车企 CEO 来交流,朱江明分享方法,讲技术、效率、全域自研、成本控制,和过去没什么不同。但真正成为壁垒的是,过去 10 年也这样不动摇地做。他说,零跑 “熬了十年”。

朱江明的危机感仍然很重。2023 年年中,他告诉《晚点》,年销量 100 万是安全线。2024 年底,他说,未来三年是决赛,零跑要全力以赴、全速前进。当时,零跑刚实现了第一次季度盈利。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后,朱江明认为销冠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快速扩大规模,零跑可能还很危险。

造新势力的卡罗拉

经典车型成就于一次次地证明其竞争力。好产品可以穿越国别、周期和市场以外的阻力,成为全球汽车用户的共识,比如大众甲壳虫、丰田卡罗拉。1966 年,第一代卡罗拉上市,历经近 60 年、12 次换代后,仍然是全球销量前十名,累计销量超过 5000 万辆。

每一次换代的影响力累积,最终让这款车不止博得人们长久的选择、保持销量,也能够传递技术、审美、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它变成了一种标准。

新能源时代,这种标准更稀缺。能源形式的变化带来了新机会,2019 年后,每年新车发布,新能源产品数量超越燃油车,价格战催着竞争变得更激烈,80% 的新车月销量超不过 5000 辆。购买力有限,车企加快发车节奏,也压缩换代周期,新势力、自主车企、合资品牌,所有参与者都更快、更急,一些车型不到两年就走完生命周期。

但零跑想挑战另一件事:让一款产品长青,造新能源的 “卡罗拉”。

C11 是零跑成立后的第三款车。这是一款中大型 SUV,汽车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这是第一款车 S01 的第一条教训。S01 是一款双门四座轿跑,小众赛道,团队当时颇有信心,发布会在水立方办。但上市当年只卖了 1000 多辆。朱江明在这场 “零跑成立后最大的错误” 中坚定,要去容量大的主流市场。

2017 年底,C11 立项,到 2019 年底,经历 7 次油泥模型、1 次泡沫模型、2 次硬质模型后,内部评价不错,即将量产。但零跑却在最艰难的时刻,朱江明说,公司的钱真不够了,他垫了一两个亿给员工发工资。他困在家里,做创业后最难的一次抉择:C11 继续做还是放弃?

朱江明相信新能源趋势是确定的,“总会有人跑出来”,那 C11 就有市场。前提是要提供越级产品、越级体验——这是 S01 的第二个经验。

C11 原本定价 20 万元以上,零跑决定打磨细节、提升体验,尽可能揣摩用户具体的需求,“要达到 30 万-40 万的享受”。2021 年预售后,零跑组织了很多轮用户评审,根据用户意见调整座椅、内饰、配置细节。雨天出行,为了方便收纳雨伞,C11 设计了干湿分离的雨伞储藏室。中央扶手箱底部留了暗格 ,为了提高贵重物品的安全性。但价格要降,“降到 15 万元总能卖出去”——这是决定零跑生死的一款车。

2021 年,C11 上市,一款车长超过 4.7 米、续航最高 610km、三联屏、有 8155 芯片的中大型 SUV 售价。这是零跑在主流市场的第一款车。

C11 上市初,月销量一千多台,第二年,涨到四千多台,2023 年继续增长至七千台,到 2024 年 10 月,这款车上市四年,月销量反而增至一万台以上。

这很 “反共识”。大多数新车的上市初是销量高点,随着新车狙击,销量逐渐下降。朱江明说,原因是用户体验好、慢慢攒起了口碑。

因此要在每一次改款和换代中的贯彻 “越级理念”。2024 年,C11 第一次改款,续航提高、座舱升级,标配了 L2 级智能驾驶,但起售价还低了 1 万多元。今年,C11 换代,续航再次提高,座舱芯片升级到 8295,采用 800V 高压快充和激光雷达,高配价格比之前降了 4 万元。

朱江明给 C11 设定的生命周期很长,他说假如 30 年后零跑还在,C11 也会在,“这款车会像丰田的卡罗拉一样一直迭代下去”。从四年前 C11 上市,他的微信头像一直是这台车。“C10 也在”。朱江明说,他认为零跑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机制。

从成功的产品到成功的方法论

零跑产品的共同点之一是中规中矩。一位零跑汽车管理层说,“像班里那个没有故事的同学”,不是一眼就惊艳的类型。但另一个共同点是,绝大多数产品稳定增长。零跑 C 系列的另一款 SUV C10 2024 年 3 月上市,最初月销量四五千,一年多后,销量涨到了 1.5 万。

一款产品可能靠赌对时机成功,但系列产品的成功要靠经过验证的体系。未来三年,零跑规划了 ABCD 四个系列,会用十三、四款车布满 6 万-30 万元的市场。每个系列主攻一个市场,从容量最大的市场开始,它最先切入的是 15 万-20 万元市场,已经有 4 款车,B 系列聚焦 10 万-15 万元,共有 3 款车,今年发布。A 系列和 D 系列分别聚焦最低和最高价格段,这是中国汽车消费的第三大市场。

一位接近零跑的人士总结,产品策略是先做透、布全,强兵突击某一个切口,集中发力。

“我们要打一个、成功一个,而且每年逐步提升每一款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是这个起来、那个就下去了。” 朱江明说。

每一个系列都要延续 C11 的经验,在各自的价位段,提供越级体验。朱江明曾告诉《晚点》,各系列都会有亮点,B 系列的亮点是同价位智能化最高的,比如把激光雷达从 15 万元级拉到 10 万元级。D 系列希望用三十万元级的价格提供 “不比玛莎拉蒂差的内饰”。

这极度考验成本控制能力。

零跑最核心的思路是平台化,系列即是平台的体现。C 系列的 3 款车,88% 的核心零部件通用,五座车 C10 和六座车 C16 本质上是一款车,可以共线生产。当多款车共享相同的零部件时,规模化效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摊薄成本,这让它在目前规模有限时能够获得相对低的供应价格。

解决方案也直接决定了成本。朱江明追求集成,集成带来简洁,也降低成本。

各系列产品共通的核心在于平台架构,零跑目前采用的是 LEAP 3.5 架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高度集成,从原本智能座舱、驾驶、 车身三个独立域控制器整合为单一中央域控,减少 ECU(电子控制单元)和线束,“原来 3 个零件、现在用 1 个,这就是节省”。热管理、电池、电驱等关键零部件持续地集成、创新、改进方案,才能支撑有限成本、更高配置以实现越级体验。

集成的前提之一是自研能力。零跑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强调垂直整合的一家,它自研电芯、电驱、电控、电气架构、摄像头等,核心零部件自研率已经超过 65%。零跑还在扩大自研范围,自研的 AR-HUD 已经上车,压缩机、座椅等部件已经开始量产供货。

朱江明说,高附加值的零部件都在保持关注,有能力就会做自研,因为 “自己有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集成”。明年,零跑计划采用一颗高通 8797 芯片做舱驾一体、取代目前的两颗芯片,但这要求有座舱能力、也有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

零跑希望借助平台化、架构化实现敏捷进化——这是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另一方法。通过将核心零部件模块化,当需要应用一项新技术或零部件时,快速在多款产品上升级,比如升级为 800V 高压快充平台时,因为这些车本身基于同一架构,不用再额外做技术研发和适配,可以迅速切换。

“零跑还有很多张牌可打”

零跑汽车的目标没变过,成立初,朱江明说 “要做一家世界级的新能源车企”。过去信的人不多,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并没有大车企经验,核心成员几乎都来自安防企业大华股份。资金也有限,从成立到 IPO,总融资比蔚来、理想、小鹏都要少。

10 年后再看,零跑过去的战略、投入都向着这个目标。朱江明定了一个清晰的标准,到 2030 年,全球汽车的电动化率会增至 60%-70%,零跑要在其中占到 400 万销量、进入前五名。

2024 年底,零跑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是第 11 名。“我们至少每年还要再前进一到两名吧?” 他说。

朱江明将几乎所有资源都聚焦在卖车上。当 AI 成为新的主流时,零跑没有计划要做一家 AI 公司,他们目前只用小团队做具身智能的预研。至今,零跑做的产品只有车,增长只源于在大众市场做更有性价比的车。这需要战略定力。

“智能化要算投入产出比,技术进步太快,现在花 100 万,三年后只要 50 万,那就不合算”。关键是用户需求和成本可控间的平衡,朱江明说零跑不冒进,在智能化上采用 “跟随战略”,投入产出比够高、才用,要优先满足用户最广泛的需求。

有人担心,零跑过去一年的迅速增长不可持续,因为最好打的仗已经打完了。但朱江明说,自己才出了 2 张牌(C 系列和 B 系列),还有很多牌可打。

D 系列和 A 系列将在今年底和明年发布,他希望未来每个系列的月销量不低于 5 万辆,表现好的能达到 8 至 10 万辆。在海外,借助与 Stellentis 的合作,零跑的海外销量也在提高,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约 2 万多台,去年全年约 1.4 万台。零跑还在探索外供电驱、电池等技术和零部件,成为技术供应商。

零跑会全速前进,尽快做大规模。朱江明判断,零跑还处于 “刚刚打赢抗日战争” 的阶段,处在盈亏平衡的分界线上,如果不能快速增加销量、提高市占率和盈利能力,那就很危险。未来三年将是决赛,零跑需要 “一个大的爆发”。

他给 2025 年定的销售目标是 50 万-60 万辆,渠道会从去年底的 800 多家增加到 1000 家以上,产能会提升到 100 万辆——“该下手时,就要快速推进”。

朱江明会反复做战略推演、复盘,S01 的教训后,他要求自己和团队要尽量少犯错,公司规模扩大但要保持效率。自研自制的零部件变多,但要尽量轻资产地做,座椅和合作伙伴合资建厂,尽量租赁、而不是购置厂房。工厂布局应尽量集中,目前仅在两个城市设有整车厂,零部件制造也要尽可能的近。

零跑总部目前共有六、七千名员工,其中五千人左右为工程师,朱江明说,六年后,销量要翻 10 倍,但工程师还是不能超过 1 万人——效率来自认定目标、坚决执行、动态调整。

他说,自己现在每天九点半到公司,市场、销售、品牌与整车研发、电子电气架构、电池、产品、供应链、财务、人力等 10 个核心高管直接向他汇报,“每个细节都想了解”,他清楚零跑最新一次周销量的排行,也记得一款车预售时增程式与纯电动版本的占比情况。每个业务内,每项业务由专人负责到底,避免出现沟通断点、以保证效率。

快速前进的前提是认准目标。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后,朱江明说,“销冠只是暂时的”,零跑不想做龟兔赛跑里的兔子、要做乌龟,目标要实现、竞争很激烈,但过程不能激进,要打好基础、控制节奏、保持前进。

题图来源:零跑汽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昆明拟设立2个化工园区   本报讯 记者杨敏报道 7月14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发布公示,昆明市拟设立2个化工园区,分...
张某某(男,34岁)被采取刑事... 7月15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大兴警方获悉,7月13日,大兴警方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工作人员报警...
禄劝火把节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   本报讯 记者罗昆娅报道 7月14日,由禄劝县总工会、禄劝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的禄劝2025年火把...
挖掘“百米深”,自有活水来 (来源:新华日报) □ 谢诗涵 Z世代“新职人”的突围故事最震撼人心的,并非其创意多么...
聚焦|穿透低息差,日本大型银行...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文_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朱靖宇长期的低息差环境深刻改变了日本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