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马晓玉
近日,因自己“过于优秀”的“简历”,来自川北医学院的2022级同学罗某在网上受到了关注。
据网传图片显示,在某课堂播放的PPT中,写有一同学“担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自然·机器学习、JAMA内科学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个人累计影响因子149。还获有A类国家级竞赛一等、二等奖若干,目前参与北京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协和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并获得东京齿科大学、东京大学、帝都大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录取内诺……”
PPT中还列举了在2024年期间,该同学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唯一通讯作者等身份参与的十余篇论文,涉及“柳叶刀”“自然”“JAMA”在内的众多学术界顶级期刊和杂志。
图据“川北医青年”微信公众号网传消息及众多知情人士透露,该PPT介绍的对象,正是川北医学院本科生罗某。据川北医学院微信公众号显示,罗某就读于该校口腔医学院,是2022级学生。2025年5月,他曾获学校2024年度青年五四奖章,在获奖介绍中提到,他有国家级A类竞赛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计算机应用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明专利3项, 发表SCI数篇,软件著作权数篇,在校期间获得昌华奖学金等44项荣誉……
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该疑似为介绍罗某的PPT内容引起了不少讨论,众多网友表示其所获成就过于夸张,“对于一名大三本科的同学来说,基本不可能。”进而引发了不少质疑,认为其存在学术造假或夸大事实等行为。
记者查询截图针对SCI论文方面的质疑,7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以罗某姓名为关键词,在PPT中提到的多个期刊杂志官网中进行了检索,发现确实有多篇文章与川北医学院罗某相关。
其中,在“JAMA”期刊官网看到,罗某发布的两篇文章,显示为“评论和回应”;在“胸部肿瘤学杂志”期刊官网中,与罗某相关的文章也被标注为“给编辑的信”;而“自然·机器学习”期刊官网显示的罗某相关文章也为“评论”,均不是直接发布的学术论文。不过,记者通过“Pubmed”官网查询发现,罗某确实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其他3篇学术论文。
一名学术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就PPT表达的内容和目前查询到的论文信息来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将评论性文章直接当论文进行展示的行为,是否合适存在争议。二是一名本科学生,可以达到“担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个人累计影响因子149”“以唯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等成就都十分罕见,“如果属实,那这名学生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博士生。”
7月15日下午,记者致电川北医学院询问相关情况,有关负责人回复称,“目前学校已经关注到相关信息,正在核查中。”
本文由封面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合作请联系:mp@thecov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