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大量微信验证信息打破了刘女士(化姓)平静的生活,信息中充满了不堪入目的话语——“开房吗”“约吗?美女”.......经查发现,刘女士的照片和联系方式被公布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并发布了色情邀请信息。
2023年,造黄谣者黄某某被判向刘女士公开道歉并赔偿20万元,但直到2025年黄某某始终没有执行判决。3年间,刘女士经过报警、调解、一审、二审、申请悬赏执行......在维权过程中甚至因此得了抑郁症,家庭和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2025年7月15日上午,刘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收到执行法院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的通知,黄某某已被司法拘留15天。
女子收到大量不雅验证信息
几经辗转最终锁定造谣者
事发后,刘女士十分气愤, 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但是因为对方发布信息在外网、证据不足,无法进行立案。随后,刘女士在朋友的帮助下注册了外网账号,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我先去外网上注册了一个小号,拿到了他的微信号,然后我又回到微博注册了一个小号,又拿到了他的微信号,这个时候我发现是同一个微信号,随后我第三次去报警,派出所给我做了口供。然后在2023年5月份的时候,我就约他出来开房,确保他入住之后,打电话给民警,让民警去调取他的身份证信息。”
直到这时,刘女士才完全掌握了造谣者黄某某的真实身份信息,发现和黄某某从无交集,根本不认识。随后,刘女士通过微博小号告知黄某某已经报警,让对方主动去派出所投案,做了口供。刘女士从这里得知黄某某也并不认识自己,甚至连她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至于黄某某从哪里获悉自己的微信名片和照片,又为什么要造谣,刘女士至今也不得而知。
最终,经警方查明,黄某某发布的图片与配图文字皆为不实信息,构成侵犯隐私的行为。
2023年7月,距离刘女士发现被造黄谣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黄某某终于到案。经调解,黄某某在派出所签下《治安调解协议书》,愿意在媒体、各大网站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向刘女士公开道歉,持续时间为6个月。并向刘女士支付律师费、精神损失费、医药费等费用共计20万元人民币,2023年7月10日一次性支付8万元;2023年至2026年期间每月分期支付等额费用,共计12万元。
造黄谣者拒不执行赔偿
维权之路波折不断
“签完字之后当天晚上他就反悔了。”刘女士告诉记者。
2023年7月12日,黄某某因未履行上述调解协议义务,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黄某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就在黄某某被拘留的当天,刘女士的继父不幸离世,依旧没有等到黄某某的公开道歉。
由于黄某某一直不执行赔偿,刘女士便将黄某某告上法庭。该案件在2023年的12月进行了一审,一审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认为,黄某某在网络社交软件上发布刘女士的微信名片与照片,并配以与事实不符的虚假不雅信息,造成刘女士的名誉受损,侵害了刘女士的隐私权、名誉权。法院在2024年5月作出判决,判决黄某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向刘女士赔礼道歉,黄某某支付刘女士赔偿金20万元。法院驳回刘女士的其他诉讼请求。
黄某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4年8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予以维持。驳回了黄某某的诉讼请求,最终是维持原判。刘女士告诉记者:“二审结束后对方依然没有履行,直到2024年的11月,我向一审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之后,对方不但没有道歉,也没有履行这20万。”黄某某在强制执行下依然没有履行,成为了失信人员。
随后是在法官的强制执行下,2024年12月26日,黄某某在报纸上发布道歉声明,承认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对刘女士发布了一些不实信息,捏造黄色谣言,并且发表诋毁言论,对刘女士的名誉和生活还有家庭造成了严重伤害,黄某某已意识到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认识到该行为违反道德并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黄某某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懊悔并接受处罚,并向刘女士致歉。
刘女士认为黄某某毫无悔过之心:“报纸上的公开道歉并不是他主动的,而是在法官强制执行下登报的,所以不属于他自愿的道歉行为。直到现在2025年了,依然没有执行到他赔偿给我的20万,对方依然还在微博上发表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论。”
由于对黄某某的财产状况一无所知,2025年3月,刘女士向一审法院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申请了悬赏执行。她希望通过法院向社会发布悬赏公告,征集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若举报人提供的线索经查证属实,且相关财产实际执行到位,她愿从执行到位的金额中拿出10%作为奖励,也就是2万元。然而截至目前,刘女士提出的这一申请尚未获得通过。
三年维权之路
家庭支离破碎、重度抑郁缠身
3年维权路,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刘女士的生活。原本安稳的一家三口被拉扯得支离破碎,日夜不休的争执与焦虑成了生活常态;赖以生存的工作也在这场漫长的消耗中悄然崩塌。由于长期抑郁,刘女士失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随后由于无法支付房贷,房子也没有保住。
更残酷的是精神世界的崩塌——诊断书上“重度抑郁”四个字,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在二审开庭前,处在崩溃边缘的她曾试图用一把安眠药终结所有痛苦,幸好被路人发现、报警,并及时抢救了过来。
2025年7月14日,执行法官告诉刘女士,已找到黄某某,黄某某愿意每月分期还款1000多元,并希望能和解,刘女士果断拒绝:“按他这个分期要16年多,我肯定不会同意。”
7月15日上午刘女士收到执行法院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的通知,失信不执行的黄某已被司法拘留15天。
面对黄某某被拘留15天的最新进展,“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照顾好自己,努力生活。”刘女士在社交平台写下这句话。
来源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