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建投财富管理)
很多新手满怀期待地踏入基金市场,想着靠投资赚点“零花钱”,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刚买没多久就遭遇亏损,投资的热情可能经常会被浇了一盆冷水。
其实,很多时候亏损都是因为踩中了新手常见的“雷区”,而基金投资的坑并非不可避免。本文梳理了新手投资基金常见的7个坑,在投资前提前进行了解,在投资中尽量避开它们,或许能让你在投资路上少走3年弯路。
一、盲目追逐 “爆款基金”
很多新手看到某只基金短期内业绩大幅上涨、基金规模激增,就跟风买入。但爆款基金往往是市场热度推高的结果,资金的快速涌入可能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和难度。而且,爆款基金多诞生于市场高位,后续回调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比如一些在牛市末期成立的爆款基金,不少投资者都被套了多年。
【建议】:选择基金或基金经理时,多多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投资风格是否稳定,以及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不要被短期热度和表现影响。可以从成立时间较长、规模相对适中的基金中筛选。
二、只看短期收益选基金
新手容易被基金近1个月、3个月的高收益吸引,忽视长期业绩的表现。有些基金的高收益可能来自于靠押注单一板块,但板块一旦发生轮动,收益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在不同市场周期的表现,以及长期回报是否稳健。
【建议】:关注基金近3年、5年的业绩表现,以及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等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情况。同时,避免过度关注短期排名,警惕基金业绩的大起大落。
三、频繁交易、过度操作
很多投资基金的朋友把基金当作股票一样,容易出现频繁买卖的情况,试图通过短期波段获利。但基金和股票有很多不同,频繁交易会面临较高的申赎成本,且市场短期的波动难以预测。频繁操作不仅会侵蚀收益,还可能因错过行情而追涨杀跌,陷入“操作越多,亏损越多”的循环。
【建议】:建立长期投资理念,对于权益类基金,尽量持有1年以上。可以分批买入或采用定投策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金额买入,减少对于择时的依赖和人为判断市场的干扰,降低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四、持仓过于集中或分散
部分新手经常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只基金中,一旦该基金表现不如预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损失;要么,很多投资者经常买入几十只甚至上百只基金,由于持仓过于分散导致难以跟踪管理,还有可能因为包含大量同类基金,让收益被平庸化。
【建议】:普通投资者持有3-5只不同类型的基金即可,比如2-3只宽基指数基金作为底层配置、1-2 只行业主题基金作为卫星资产配置、还可以选择1-2 只商品型、QDII型基金配置,做到跨市场、跨行业,有利于分散风险和跟踪管理。
五、忽视费率成本
很多新手投资者只关注基金净值的变化,而忽略了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费率。不同基金的费率差异可能很大,比如短期赎回费通常较高。长期下来,高费率会显著蚕食投资收益,尤其是在下行市场或震荡市场,费率成本的控制更加重要。
【建议】:在选择基金时,对比AC等不同份额类别的区别,同时注意持有时间与赎回费的关系,尽量避免短期赎回。对于长期持有的基金,优先选择管理费、托管费相对较低的产品。
六、下跌时恐慌割肉,上涨时贪心不止
情绪经常左右着我们的投资决策。当基金净值稍有下跌就担心亏损扩大,从而盲目赎回止损,结果往往可能是卖在了低点;而当基金上涨时,又盲目期待更高收益,舍不得进行止盈,最终可能在净值回调时回吐之前赚到的利润,甚至可能出现浮亏。
【建议】:提前做好投资计划,比如当基金盈利达到预期目标时,可赎回部分份额落袋为安;当亏损超过一定幅度时,评估基金本身是否出现问题,而非盲目割肉。同时,避免频繁调整策略,坚持自己的投资计划。
七、不看基金持仓,盲目买入
很多投资者可能没有研究过基金的具体持仓,仅凭基金名称就决定买入。比如有些基金名称带“科技”的产品,实际持仓的可能是很多传统行业股票。不了解基金持仓就买入,容易买到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建议】:查看基金的最新定期报告,了解该产品的持仓信息(基金季报披露前十大持仓,基金半年报和年报披露全部持仓信息),判断基金的实际投资方向是否与名称以及基金合同一致。
基金投资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长期修行。对于很多新手来说,避开这些常见的坑,就是在为自己的投资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资没有捷径,但提前了解风险、做好规划,就有可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并朝着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前进。
(文中的观点和判断可能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历史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选好产品,到中信建投!让财富保值增值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