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在济宁市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邀请珞石机器人、海尔机器人、优宝特、纽氏达特4家企业负责人,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山东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高地”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新华社记者:
上周我参加了省政府例行吹风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为我们现场讲解了最新出台的《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我想请在场的企业家们介绍一下,在山东打造的这条机器人产业链上,各企业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庹华:我们最近也在认真研讨这份《行动计划》,备受鼓舞。我想分享三点感受:
一是夯实基础。只有底层基础做扎实,我们才能努力应对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的应用场景。我们在国内和日本都设有研发中心,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在这10年持续投入,包括在最底层的核心算法、刚柔耦合的动力学模型等底层技术,也包括机电设计、硬件技术等。二是要讲到运动控制,在感知,特别是在结合计算机视觉的多维感知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投入,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从最底层的模型,到参数的精准度,再到机电一体的多关节,再到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系列化产品,最后到我们基于这些系列化产品开展的各种应用场景。总的来说,在底层技术这一部分,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持续投入,很难走得更远。
二是结合场景打造行业标杆案例。比如在汽车行业,我们和小米、赛力斯等车企合作,在打磨、焊接、装配,特别是高精度力控装配等场景,我们都实现了从产品到场景的闭环。
三是强化链主担当。作为山东省机器人协会的会长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与电机、减速器、视觉传感器、多模态大模型等合作伙伴一起,在多个场景下,让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解决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记者:
作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工业与协作机器人完整产品线的企业,请问,珞石在“机器人+AI”领域有哪些创新成果?未来有何战略布局和长期愿景?
庹华:我们去年也在布局双臂轮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这确实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非常同意刚才一个嘉宾的观点,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模态感知的发展,人形机器人肯定会在未来的家庭服务中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后续我们会持续推动相关研究,推动机器人+AI的愿景落地。
在这里我想举几个简单例子,让大家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就是机器人+AI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比如我们在和济宁能源合作研发焊接机器人,大家都知道,焊接机器人在3年之前还都是普遍采用示教的方式,但是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和算力的提升,我们的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的焊接机器人已经不需要人去示教了,可以实现智能自主识别。同时我们的产品能做到一二十公斤的重量,一个焊工就可以很轻巧地将它携带、移动,这样对工人的焊接技能要求大大降低。这就是机器人+AI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的生产过程就涉及很多装配环节,比如卡扣的组装,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视觉技术、感知技术和强化学习算法,实现高速高精度的机器人组装。
最后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我们在2021年和国内的一个刀具厂商合作建设了刀具生产线,通过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生产线的兼容性。
对于珞石来说,接下来一是强化底层核心的技术,二是拥抱如火如荼的前沿技术,结合我们的底层算法,在更多的场景、更多的行业实现机器人+AI的落地,用技术解放人才的双手。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打通无人工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珞石的价值观,即“用技术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