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厦门马拉松的老古董,他是城市和跑步的纽带
创始人
2025-07-15 21:57:51
0

“我常开玩笑说,我是厦门马拉松的古董,因为厦门马拉松的运营团队换了一拨又一拨,证书上的领导签名换了一个又一个,就连裁判长都在变化,但我一直都在。”

厦门马拉松(下称:厦马)从2003年创办至今,已经举行了23届。在参加过厦马的数以十万计的跑者中,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参赛者不足20人,而58岁的黄力生就是其中之一。

黄力生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就是厦马,自此之后,他就和马拉松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厦门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他在校园里开设马拉松健身课程,带着学生科学跑步;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他每周都在厦门体育中心里免费指导大众跑者;而他自己则在23年间完成了119场全马……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很久。”拥有厦马永久号码簿599号的黄力生,见证了马拉松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而他自己则成为一条纽带,将城市和跑者连接在一起,“我选择这个号码,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跑到99岁。”

黄力生从2003年开始参加厦门马拉松,一直坚持了23年。

和厦马相互成就的23年

黄力生身上有关跑步的头衔很多: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中国马拉松影响力人物、百马跑者、连续23年完成23个厦马全程,不仅如此,他还是很多跑步俱乐部的总教练……

但在这些闪亮的头衔背后,黄力生与马拉松结缘时,已并不年轻。按照他的说法,“我第一次站上厦马赛道已经35岁了,也是厦大的副教授了,而我离开体工队去读大学后,基本上已经不跑步了。”

彼时,他听说厦门要举办马拉松,而且可以让专业运动员和大众跑者同场竞技,这激起了他内心那份对于跑步的热爱。

出生在鼓浪屿的黄力生,成长于体育世家。他的父亲黄渭铭曾获福建省运会田径十项全能冠军,也是厦门大学的老师。黄力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其实很早就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由于母亲是他所在小学的语文老师,“每到下课,我就被妈妈抓去读书,没有跑步的机会。”

直到进入厦门二中,黄力生的体育天赋才得到彻底的释放——1983年他荣获厦门市中学生400米、800米冠军,并打破厦门市中学生纪录,同年斩获福建省少年体校400米和800米冠军;1985年,黄力生荣获全国少年体校800米亚军,并打破福建省少年组800米纪录;之后,他进入福建省体工队接受专业训练,然后考取上海体育学院;毕业之后,他回到厦门大学就职。

黄力生曾和希腊的著名女运动员玛莉亚·波力佐在2009年厦马前的全球纪念马拉松运动起源2500周年活动上一起点燃圣火。

2002年底,一位名叫“马达”的网友向厦门市政府建议,在地标的环岛路上举行国际性马拉松赛事,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不到半年,也就是2023年3月底,第一届厦门马拉松鸣枪起跑。

“那时候的厦马,环岛路上都还有草莓田,还有一些荒地。”黄力生依旧记得,在最初的几届厦马比赛中,由于补给没有那么完善,他甚至会跑到一半停下来摘路边的草莓当作补给,“现在偶尔翻出当年的照片,再看一看,厦门马拉松真的变化很大,现在的赛道真的很美,环岛路上的雕像也成了不少人打卡的标志。”

在这条42.195公里的“国内最美赛道”上,黄力生的体育人生被改变了,他成为首届厦门马拉松的“市民杯”冠军,他还和希腊的著名女运动员玛莉亚·波力佐在2009年厦马前的全球纪念马拉松运动起源2500周年活动上一起点燃圣火;在连续十年完成厦马之后,他得到了自己的永久号码簿599号;并在2017年成为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

连续23年站上厦马的跑道,让黄力生成为了不少跑者的榜样;厦马也因为黄力生的故事,变得更有人情味和更包容。在这条赛道上,黄力生留下了不少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我跑了119场马拉松,唯一一次流泪就是在第三届厦马。”回忆起过去23年的经历,黄力生颇为感慨,“我曾经在厦马陪着我的太太跑完全程,也在厦马抱着我的小孩跑完最后一公里,这场马拉松留下了我人生里太多的回忆。”

黄力生曾经抱着自己的孩子跑完最后一公里。

把跑步变成厦大最热门的课程之一

2003年,是厦门马拉松的元年。也正是那一年,黄力生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其实在第一次跑完马拉松之后,我都不知道自己获奖了。因为当时厦门的友好城市新西兰惠灵顿的市长做了一个奖杯,准备送给首届厦马的厦门市大众跑者第一名,我才知道我得奖了。”黄力生依旧记得,在那个颁奖晚会上,他在捧回奖杯的同时,也听说了首届厦马有数百人因为脱水和扭伤等各种伤病送医,他才心生念头,希望教会更多人如何跑。

“我觉得跑步是要讲科学的,不能盲目地跑,我觉得自己接受了最好的跑步教育,也应该把这些技巧分享给更多人。”

黄力生在上海体育大学读书时,师从名帅李国强,彼时,他将李国强教给他的跑步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小鹿跑法”——跑步时身体直立,抬腿低,落地轻巧,步幅小,频率轻快。

“我记得刚开始我要开设这个健身班的时候,我的领导跟我说,‘力生啊,马拉松班没人报的啊’。”黄力生记得,当时不少人对这门课能存活多久充满疑问,“但是我相信我有能力教好大家如何跑步,反正如果真的没人报名,我再去教足球或者网球也可以。”

厦大领导的担心和顾虑并非没有道理。2003年,全国的大众马拉松赛事屈指可数,绝大多数赛事都是专业运动员参加,更不要说让那些没有长跑经历的大学生去尝试42公里的极限挑战。

“最初每个班也有三五十人,但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每个班100人了,然后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黄力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门和厦马同龄的马拉松健身课如今成了厦大最热门的课程之一,也和厦马一样供不应求,每一年都需要抽签来分配名额,“每到抽签选课的时候,我的QQ、微信和邮箱全是消息,大家都希望我增加名额。”

黄力生经常在厦门大学里留下自己跑步是身影。

在设立这门课程的最初,黄力生就将它叫作“马拉松健身课”,在黄力生的理念中,参加这门课的学生不一定要能在马拉松赛道上跑得多快,但是他要知道如何科学健康地跑步,“我不强求每个学生都能跑马拉松,让学生不怕跑、爱上跑,比成绩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每到上课时,黄力生总会用幽默有趣的方式和学生分享跑步经验,并且在做示范动作时反复强调,“放松,微笑,脚迈开点。”

就是这门注重科学运动的马拉松健身课,为最初十届的厦马输送了不少优秀的参赛者,“那时候确实没有那么多大众跑者,所以厦大在前十届都会安排专门的大巴送几千名学生去跑步,其中就有我们马拉松健身课的学生,这也是厦马成长经历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上过黄力生马拉松健身课的学生超过了一万人,他们也在全球不同的马拉松赛道上留下了自己的声影。黄力生印象深刻的是,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马拉松参赛时,一位跑者突然凑到他身边合影,然后边拍照边告诉黄力生,“黄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啊。”

那个瞬间,黄力生感受到了当年的坚持所换来的成果,那是比自己突破个人最好成绩还要有成就感的一种喜悦。

黄力生每周都会在厦门体育中心带着市民跑者训练。

“希望和大家一起跑到99岁”

2023年,黄力生做了几个重要的决定,除了参加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并且在厦门大学开设了马拉松健身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在厦门发起公益马拉松训练营。

没有门槛、没有费用,黄力生甚至还会将运动品牌赠送的装备分给公益训练营里的跑者,就这样从2003年至今,黄力生从厦门大学的操场到厦门体育中心体育场的跑道,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大众跑者训练,不分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你看这段时间厦门已经有33℃的高温,但仍然有将近50名跑者参加我们的公益训练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黄力生时,已是春季马拉松赛季结束后的6月,厦门已经提前进入了夏季的高温,但他很欣慰,依旧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跑者愿意跟着他进行夏训来保持跑步水平,“我们这个公益训练营的课程并不会有那么高的强度,而是根据大家的情况,教授一些科学训练的方式,包括拉伸和一些训练方法,我们先慢跑几公里,然后跑者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再加速跑一段。”

据厦门本地媒体报道,黄力生的这个公益训练营开设至今,累计有数万名市民接受过他的跑步指导。

事实上,除了训练之外,黄力生还会带着这个公益训练营里的跑者参加各种赛事,按照黄力生的说法,“我们并不强求大家跑得多快,我们参赛不是为了奖金,到了一座城市,我们用奔跑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然后我们一起找一些好吃的,看一些当地的景点,这样的跑步就很快乐。”

黄力生在厦门马拉松上获得了不少荣誉。

这也是黄力生为什么将这个公益训练营的名字定为“跑游”,尽管他曾是一位马拉松最好成绩达到2小时51分的“大神”,但他更希望每位跑者能更长久地感受跑步的快乐。

也正因如此,黄力生的公益训练营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训练营里没有那么多速度的比拼和成绩的追求,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跑者们更像是朋友,大家通过跑步分享着生活里的点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我曾经觉得,在我这个年纪来到厦门,可能很难融入了,但是因为跑步,我完全没有感受到那种距离感。”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王群和她的家人从山东来到了厦门,“我之前在山东待了30多年,最开始来到厦门的时候我担心会很孤单,但加入跑团后,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因为跑步,我融入了这座城市,也爱上了这里。”

在这个跑游公益训练营里,有黄力生幼儿园的同学,有黄力生的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跑者,甚至还有赢得过各大赛事的“大神”……在黄力生看来,这个训练营就像是厦马的缩影,“我觉得厦马是国内对跑者最友好的赛事之一,这场马拉松很包容,愿意邀请大家来到厦门感受城市的魅力,这也是厦马最初建立的初衷。”

黄力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跑到99岁。

如今,厦马和厦门一起成长,当厦马成为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厦门也早已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迎接全世界的跑者来到这条“最美赛道”。

坚持奔跑了40多年的黄力生,则成为厦马的标志之一。他也希望用奔跑将厦门的城市精神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热爱跑步,这也是他选择厦马永久号码簿599号的原因,“最初我希望自己能跑到99岁,后来,就希望自己身体力行,带领更多的人一起爱上跑步,科学跑步,一起跑到99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语文课本安塞腰鼓阅读答案最新或...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最新版季羡林二月兰阅读答案 季...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
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最新版 敬业...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
为理解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凭借坚韧不拔...
云南省诚邀八方游客开启“夏凉菌... 转自:云南日报7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荐云南“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