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思想家)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
近日,安徽省科技厅会同省委金融办等8部门印发《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加速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生态体系。
方案提出,到2027年天使投资占股权投资的比重约5%,科技型中小企业约5万家,科技担保体系约2000亿元、2.6万户(次)。
根据方案,安徽科技金融领域将开展“2641行动”。具体是:聚焦2个重点对象(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直接融资拓展、科技信贷增量、科技产业融合、创新风险分担、财政金融协同、科创生态优化6项行动;实现科技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直接融资占科技融资比重、天使投资占股权投资比重、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个比重上升”;构建1个生态体系,即“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生态体系。
方案聚焦赋能安徽创新资源,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在安徽落地实施;支持合肥、芜湖等地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优化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服务流程,专班推进奇瑞汽车、长鑫存储、国仪量子等重点企业上市;组织开展金融支持大科学装置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场景应用等专项行动。
在产业布局方面:聚焦“7+N”未来产业,创新构建“投、贷、担、保、补”等金融组团服务模式;以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安徽优势领域为重点,开发定制化的保险解决方案;探索更多元化支持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新模式。
方案还提出,积极招引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招引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开展“一行一特色”“一市一天使”融资对接活动,促进省市金融资源整合和精准对接。
广西出台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
力争统筹各类财政资金75亿元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化金融政策和科技、产业、财税等政策衔接配合,统筹用好股权、债权、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综合运用贴息、奖补、风险补偿等政策工具,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普惠领域,助力全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西力争统筹各类财政资金75亿元,带动全区财政贴息贷款投放6000亿元以上、补贴融资担保业务1000亿元以上、发行债券3000亿元以上。
《方案》提出,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普惠等领域融资三项重点任务。
重大项目融资方面:优先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的国家重点项目及自治区级重大项目金融需求;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两重”“两新”等全区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重点产业融资方面:助力工业振兴,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先支持“人工智能+东盟”“人工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对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助力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我区进一步用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服务、面向东盟对外贸易等领域的比较优势。
普惠领域融资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退役军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就业就学支持力度,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积极培育民营企业“首贷户”,推动首贷、信用贷稳步扩大投放。
《方案》从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可得性、构建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第一,拓宽融资渠道方面,要加大银行信贷投入力度,力争平均每年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不少于1000亿元,统筹用好贴息资金,力争每年投放贴息贷款2000亿元以上。
第二,畅通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激励机制,支持辖区企业开展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争取区域性股权市场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挂牌融资。
第三,进一步用好保险风险保障服务,推动各保险公司丰富科技、知识产权、特色农产品、航运、工程等保险产品,加强保险资金在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乡村振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运用,支持拓展保证保险业务模式,开发各类履约、关税保证等保证金替代类险种。
第四,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增信的贷款给予0.2%至0.4%担保费率补贴,加大“科创担”“工业振兴担”“创业担”等产品投放力度。
第五。更好地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力争每年发行各类信用债1000亿元以上。
第六,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力争到2027年底撬动各类资本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争取南宁市入围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