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劲旅网
7月中旬,国内极端高温依然持续。
来自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2℃,局地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极端高温炙烤之下,一内一外两个行业反而愈发火爆。
一内是空调。今年就连原本适合避暑的东三省,在气温接连突破35℃后,空调供不应求,几大空调厂家紧急从关内抽调上千名安装工人临时补缺,一时成为热议。
一外是玩水。对于被40℃高温炙烤的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每天都蹲在空调房里,周末玩水几乎成为避暑降温的唯一出路。
毕竟人一热,脑子就不由自主的想往水里钻。
纵观当下主流玩水项目,能轻松上手,又老少咸宜,还能打卡出片的,选项并不太多。
于是乎,被高温逼疯的游客,扎堆涌向景区漂流。
01
“7月景区漂流快被游客挤爆了。”
A君在湖南操盘一家当地头部的景区漂流项目,他向劲旅君透露,自6月初开业以来,几乎每天客流量都保持在5000+人次,周末轻松破万,预计整个暑期客流量能突破30万人次,同比去年上涨55%。
B君在西北操盘一家小型景区漂流项目,他向劲旅君表示,今年反常的高温让当地景区漂流项目异常火爆,客流量同比增长超过7%,对于原本在当地算不上主流玩法的景区漂流而言算是一个巨大惊喜。
气温越高,漂流越旺。
今年暑期,景区漂流成为首个被彻底引爆的避暑项目。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避暑”,漂流成为被搜索最多的关键词之一,网上还出现诸多网友自发排名的各区域景区漂流TOP榜,甚至开始出现一系列漂流衍生经济。例如,电商平台出现专门为漂流设计的一次性内衣裤、一次性护目镜等装备,颇受追捧,流行一时。
“频繁超过40℃的极端高温已经打破景区漂流正常淡旺季周期规律了。”
A君向劲旅君解释,景区漂流原本属于非常典型的周末休闲经济,但是今年各大景区漂流项目根本没有平日与周末的概念,几乎天天人满为患,这倒逼景区不得不重新调整人员安排,将更多人力物力精力聚焦在景区漂流项目。
他同时表示,自己开始考虑周末要进行预约限购了,现在负责拉游客的十几台大巴车几乎每日满负荷运转,车辆濒临极限。游客再这么涌进来,景区漂流秩序就要被冲垮了,这是要出大事的。
火爆的漂流甚至成为拯救景区暴跌业绩的一个意外惊喜。
有景区从业者向劲旅君直言,受到内外综因素影响,自家景区这大半年业绩持续下降,没想到6月以后景区漂流业绩全线爆发,预计短短2个月就能吸引几十万人次游客,给景区狠狠拉了一波业绩,从一个不起眼的三流小业务,一跃成为景区现金奶牛,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02
被极端高温引爆的景区漂流,正在成为一个投资新风口。
众所周知,近两年各路资本萎靡不振,尤其是对于高投入且回报周期长的景区二消项目,投资方基本保持拒绝态度。
景区漂流却成为一个例外。
来自企查查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漂流相关企业数量达到3745家,仅在今年上半年注册的相关企业就达到118家,同比上涨22.92%。
华东、华中和西南区域景区漂流类项目增速最猛。一方面,这些区域河道纵横交错,为景区漂流提供了天然场景;另一方面,这些区域气候稳定,项目运营时间长,周边消费人群密集。
值得注意的是,景区漂流项目往往拥有较高的投资准入门槛。
仅仅是拿到一段条件适合漂流且拥有足够开发空间的河道资源这一项基础条件,就足以劝退90%想要进入的玩家,因为这类资源往往掌握在当地国企或者地方政府手里。即便在成功拿到适合漂流的河道资源之后,常规景区漂流项目的投资额度一般要3000万-500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8-10年,并且需要与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经营。
好在各地都看到了景区漂流项目更具有确定性的“钱景”,因此非常愿意将当地优质河道资源拿出来开发。劲旅君了解到,景区漂流项目每年运营时间长则半年,少则3个月。在天气状态整体稳定的大前提下,一个运营周期轻松吸引十几万客流量,再加上景区漂流项目是典型的高客单价,成人票价普遍在100-500元之间,毛利率高达30%-40%,而且景区一般会将漂流项目与其他游玩项目(高空索道、玻璃栈道等网红项目)打包售卖,因此人均消费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妥妥是一个赚钱引擎。
这也使得短短两三年之间,国内景区漂流项目遍地开花,供给侧呈现爆发式增长。
03
如果说头部景区漂流项目靠的是资源红利,更多想要杀入这一赛道淘金的景区只能另辟蹊径,从消费场景和情绪价值上做文章了。
最近旅游业开始大肆流行的“窝囊废三件套”,其中之一就是窝囊废漂流,比起常规景区漂流项目的高落差、快速度、搞刺激、玩心跳的特点,窝囊废漂流主打“反其道而行之”,专门给又菜又爱玩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在水里躺尸的机会。
窝囊废漂流对河道的要求极低,有条能流动的水系就行,也不需要皮筏艇等装备,游客套一件救生衣,自己随水缓慢漂流就行,被人调侃为有种“随波逐流的放空感”,专门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卷不动想要躺平的丧情绪,同样火极一时,低投入高收益让景区赚得盆满钵满。
还有景区从场景着手打造漂流项目。劲旅君最近看到一个主打夜间灯光秀特色的景区漂流项目,漂流时间并不长,但是漂流人工河道及周边都被布置了灯光秀以亮化项目,配合上音乐和演艺,同样体验感非常好。还有景区主打儿童亲子室内漂流,专门为儿童甚至幼童提供人工漂流体验,虽然这种漂流项目看似不刺激也不好玩,但是在幼儿群体中却是必玩项目,同样让家长心甘情愿买单。
有景区漂流从业者向劲旅君分析,这类新兴景区漂流项目甚至比传统该景区漂流项目更赚钱,因为前者不需要处理复杂的当地关系,也无需考虑土地许可难题,同时投资金额更低,回报周期更短。
景区漂流到底能火多久?
最近不少景区的朋友都来找劲旅君咨询漂流项目,但是考虑到过往十年景区大肆发展网红项目跌得跟头,他们显得尤为谨慎。
当极端高温成为国内暑期新常态,当40℃的高温预警不再让大众关心,至少未来3-5年,景区漂流为代表的水上项目都不会过时。
夏天的漂流就像冬天的滑雪,这将是一项稳定的季节性刚需。
风口已至,如何抉择,就看景区自己的战略布局了。
04
需要提醒的是,景区漂流“钱景”无限,但这并非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
“今年我们景区漂流项目客流量预计下降20%。”
D君在华中操盘一家景区漂流项目,他向劲旅君坦承,导致景区漂流客流量锐减的原因,则是这个细分赛道的头号天敌——降雨。
D君无奈表示,整个6月当地都在间歇性下雨,事实上景区漂流项目是典型的看天吃饭,降雨会导致气温骤降,还会引发河道短时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一旦暑期最旺的那段时间赶上这类极端天气,景区漂流基本颗粒无收。
景区漂流的另一个致命弱点在于管理。
如果大家留心景区漂流的负面新闻,90%都是由于游客长时间排队或者大巴周转效率过低引发的游客滞留聚集事件。
“景区漂流是季节性项目,员工大多是第三方外聘的临时人员。”B君表示,这导致大多数景区漂流项目的管理方本质上就是“草台班子”,存在无法突破的短板和盲区。特别是很多员工都是按照协议要求在当地临时雇佣的村民,基本没有所谓的“服务意识”,与被互联网贴心服务习惯的游客之间存在天然代沟,冲突几乎无法避免。
这是一个景区漂流的泛行业性难题。
随着国内景区漂流项目越来越多,一个更尖锐的矛盾开始凸显——同质化低价竞争。
诚如上文所言,在江浙沪这类景区漂流项目扎堆的地方,低价抢客已经愈发明显,尤其是借助线上平台低价团购,同区域内的景区漂流厮杀早已白热化。
“市场就这么大,看谁先熬不住。”B君表示,这似乎是所有旅游项目共同的宿命。
景区漂流项目的操盘手们早早意识到这一点,围绕漂流打造的衍生经济已经有冒头迹象。
一方面,景区漂流在可玩性上不断拓展,夜间漂流、森林漂流、花样漂流玩法层出不穷;漂流大赛、漂流夏令营、漂流研学等产品小试牛刀。
另一方面,游客在景区漂流的时长多在2-4个小时,为了延长漂流消费时间,有的景区开始加入按摩泡脚、美容美发、咖啡冷饮等后续服务项目,希望让游客多停留多消费。
只不过,未来几年,景区漂流注定要有一次大洗牌,只有活下来的项目才有机会打出名气与品牌,进一步吃到更多市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