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钟声背后的700天——记一位上市公司董秘的IPO历程
创始人
2025-07-15 18:32:10
0

(来源:董秘俱乐部)

精彩预览

导读

本文来自安徽某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亲口讲述,由作者整理而成。

两年多的 IPO,艰难的成长。

我们决定启动IPO材料你来准备

彼时,我刚进入公司半年。

老板开了个小会,拉着满目豪情。

但我心里一

不是因为自己没做过而胆怯,而是因为知道这件事会吃掉我至少两年的时间、掉年的头发、背不知多久的责任。

现在回头看,企业上市对一个董秘来说,不仅所谓成长的机会,是一场拉锯、试探、硬着头皮干下去的系统工程。

这不是一篇软文,也不是什么“教你做事”

我只是想讲讲我亲身经历中,那些容易被忽略、但容易翻车的地方。

希望你看完后,能避掉几个坑,少走几段弯路。

01 最早的难题

我最早遇到的难题,不是财务、不是合规,而是没人把话说清楚

一开始我觉得,准备IPO不就是整整材料

好,那招股书谁写?——券商写。

财务报表谁——会计师

律师意见书谁出?——律师出。

那要我干什么?——我协调一下就行

直到第一次内部会议,我才意识到,不是没人写,而是大家写得完全不一样。

财务说我们的收入是项目完工百分比确认,业务说我们是货到开票,律师那边更是连收入模式都没写清楚。

更离谱的是,几年前和某个供应商签的框架协议,约定了返点、写了附加条款,现在业务说从来没执行过,但财务说有时候确实执行了,最终乌泱一群人来问我:

“哥,这事要怎么写啊?”

一脸懵。

这时候我才明白,董秘是那个得把所有人拉到一条船上、用同一种语言把话说清楚的人。

这个工作没人会帮你做,因为你不是真正负责内容的人,但最后信息披露出问题,你一定跑不了。

从那之后,我做了三件事,直到今天我还在坚持:

1.所有业务线的核心数据,我要求至少每季度开一次统一口径会,财务、法务、审计全部参加;

2.所有历史协议、合同、口头承诺,我要求做文字记录,并写明执行与否;

3.所有会计口径变更、财务异常波动,必须写原因分析文档,附上负责人签名。

这三件事在材料阶段可能觉得麻烦,但到问询的时候,做好这些准备的,就不会像别人只能太息一声完了……解释清。

02 最后悔的事

最后悔的事,是前期没有自己亲自审报表

我们是制造业,有几十种产品线。

财务报表厚厚一摞,我当时也没细看,只是让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对了一遍结果递交申报材料以后,交易所问我们:存货增长40%,但营收只涨了10%,原因是什么?

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财务解释能解决的问题

它背后牵涉到采购策略变了、产能规划调整了、一部分是客户定制产品的备货,一部分是系统管理的问题。

但那时候我们已经提交材料了,只能赶紧补说明,来来回回问询,全围绕几个数字展开。

我后来明白财务报表不仅是财务看的,也是董秘必须要的。

我不是会计,但我得能把每一笔大额变动解释给人听懂——而不是说:问财务去。

我的经验是先看变动、再看趋势,最后看关联。

先看变动:哪个科目大幅涨跌、哪个比率看起来不正常。

再看趋势:三年数据排起来,哪一年的结构变化最多。

最后看关联:比如应收账款涨了,现金流是不是跟着差了?净利润高了,毛利率变了吗?这些数据的逻辑之间有没有矛盾?

此外,给自己做了一份月度异常点清单,每个月让财务报表出来后,董办跑一次初步分析,然后跟财务约半小时过数,最后才由我自己搞。

一年下来,业务和数字我都理顺。

03 问询阶段,才是破防的开始

所有人都说IPO最难的是材料,其实不是,最难的是问询

因为你写材料时,所有人都给你时间、都说可以再润润——

但问询来了,要求我们五个工作日内回复,一个问题可能就要查年前的合同、调历史数据、甚至找早就离职的员工取得证明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被问供应商集中度变动原因,我们回答随着业务扩大,供应商体系逐步优化。

交易所第二轮问:请说明20xx年采购第一大供应商为什么在20xx(为保护隐私隐去时间,实是两年后)未再合作的原因,是否存在纠纷或价格波动

这时我们才翻出来,当时那家供应商出过一次货期延误,后来被采购部拉进了观察名单,但并没有正式文书说明,也没正式终止协议。

我们只能补了一堆会议纪要、邮件往来、当年对账函,最后才勉强过关。

这个问题教会我:

IPO过程中,没有小问题,所有历史上的没披露过口头决定走流程但没执行的事,都要自己一件件捡出来。

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下场去捡。不要等中介问你、监管问你、投资者问你再回头补,太晚了。

我现在习惯每周盯一次风险备忘录,从各部门收集模糊事项,分为披露类佐证类内部核对类三类处理

IPO期间我们做了70风险备忘录,虽然有些最后没披露,但我们心里有底。

04 最难搞的是跟老板拉锯

老板:“我要这样那样……”

董秘:“别啊,不能这么写……”

我写招股书最大的心理负担,不是财务口径不统一,也不是法务交资料慢,而是有些东西老板不愿意真话

比如某笔对外投资,结果亏了200多万,公司后来内部认定是战略试错,不计入主营损益。

老板说:这个就一笔钱,别写那么细吧

我只能一点点劝:如果不写,问询来了更麻烦,倒不如我们自己主动写清楚投资策略调整这些

再比如我们有个客户其实是老板朋友的公司,但已经合作了好几年,也不是空壳,老板说:这种倒也不用算关联交易,差不多得了……”

我翻了合同、查了董监高关系、还找律师确认,最后还是把这个客户单独列在招股书附注里。

老板开始当然是不高兴,但后来也没再提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件事:

你不能跟老板对着干,但你必须守住底线。

你的底线,就是你愿意签字负责的那条线。

每当我老板拱着搪塞时,我会反问自己一次

这句话,如果交易所问我来源、问我证据、问我责任人,我能不能下来

如果答案是不能,那我就去想办法说服他,哪怕改成模糊的表达,也不能留下口实。

这不是我董秘想当倔驴,这是不得不自保。

05 招股书写完后,是另一高压的开始

很多人以为招股书披露完、拿到受理通知书之后,董秘就可以松口气了,其实不是

那时候我才真正开始每天半夜梦见自己是不是漏了哪个附件公告是不是什么地方还没审到

比如有一次我们临时换了一位董事,因为个人原因请辞,以为只要发个公告就行,结果没多久电话就来了:

是否影响董监高稳定性是否影响上市审批?

我当场冒汗。

赶紧组织了补充会议纪要、内部说明、董事会意见书等等,一套流程走下来又折腾了四天。

由此我才意识到,在IPO过程中,任何一个高管异动、合作合同签署、客户异常波动,都会被放大成是否影响上市审核的问题。

你得每天盯公告敏感项,不管是谁起草,自己都要最后审一遍,甚至得制定内部发布前置审议制度,所有公告都要提前一天给董办这边review

这种压力,可能持续一年,也可能三年。

现在公司上市已经快IPO过程也持续了两年多这两年真的咬着牙、靠团队一起走下来的。

回过头想,如果再让我一次,我会把全部的重点至少提前一年准备

我说的准备不仅仅是准备材料,是准备心态、制度、团队和底气

这里给需要准备IPO的董秘同行们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制度落地:把内控制度从纸面落到流程,谁审、谁批、谁归档,责任必须明确

数据统一:财务、业务、法务口径完全统一,不能临时找说辞

资料归档:所有合同、协议、往来单据,有电子和纸质留档,随时可以追溯

风险排查:历史事件一条条梳理,能解释的准备解释,不能解释的考虑披露,坚决不要有侥幸心理。

团队节奏:一月一个节点,每个时间点都要知道该干什么,按部就班地走,但尽量别走回头路

06 终:你有价值,你有意义。

上市这事,董秘是最容易背锅的人,也是最容易被看见价值的人。

我曾无数次怀疑自己干这行到底图啥,但当那天我们敲钟、我收到那张盖了章的受理函——

我知道,我值得。

如果你现在正准备IPO、已经在路上,或者刚开始当董秘,那我想对你说一句话:

你不孤独,也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你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护住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

针对董秘的学习需求,董秘俱乐部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机会,我们的线下课程《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课程整合行业资源,提供人脉、资本服务、业务交流,助力董秘提升,欢迎扫码咨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参观展览时,发现姥爷的捐赠被...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面向...
国庆节暨歌咏大赛主持词 小学生... 国庆节暨歌咏大赛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是...
中秋节晚会串词 中秋节晚会串词... 中秋节晚会串词 、(女)当酷热隐隐地离去,我们才发觉秋天温馨的时节已飘然而至,在今天这个人月两...
河南的夏粮产量波动,应该如何客...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公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稳产丰收,播种面积基本稳...
校园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 职... 校园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 男:各位领导: 女:各位来宾: 合:老师们、同学们,大...